美國汽車工業聯盟副主席Gloria Bergquist告訴記者,傳統汽車和互聯網結合的重點應該是如何使汽車從一個封閉的盒子轉向一個移動的終端,能夠讓駕駛員獲取信息。也因此,智能汽車車聯網的發展一共有五大趨勢,分別為汽車的全自動化駕駛、半自動化駕駛、車內軟件的無線下載技術、車對車通信(V2V)、以及車對基礎設施技術(V2I)。總之,隨著市場發生巨變,駕駛輔助等實現自動化駕駛的技術會逐漸進入汽車產業需求的第一陣營。 在汽車營銷模式方面,隨著“互聯網+”概念的介入,傳統產業生態也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北京奔馳銷售服務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倪愷表示,雖然在整車銷售方面還有待觀察,但目前互聯網確實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購買終端,大約有70%的車主是通過線上來購買汽車配件。而這些又都是由大數據統計而來,非常精準。通過大數據,車企可以進行精準營銷和個性化服務,提供更好的客戶體驗,而這正是整個汽車產業發展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所以互聯網對汽車產業的影響是環環相扣的。 對于互聯網汽車發展目前面臨的挑戰,長安汽車工程研究總院智能研究所所長易綱表示,實際上最大的阻礙還是成本因素,傳統產業由新技術向大批量用戶傳播,有一個高價到低價的過程。現在在“互聯網+”時代,車企也希望有一些新產業模式加入,但是汽車跟手機不一樣,手機的成本可能是幾百一千塊錢,汽車的成本動輒就是幾萬十幾萬,靠政府補貼幾乎平復不了高成本的影響因素。 價值 萬億市場機會開啟 各家企業紛紛進軍智能汽車領域,看中的是其巨大的市場前景。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2012年我國汽車保有量超過1.2億輛,并且每年新車銷量約2000萬輛。 易觀智庫則預計,到2015年中國車聯網用戶的滲透率有望突破10%的臨界值,屆時,中國智能汽車的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元。如果考慮到龐大的汽車售后服務,相關市場規模則有望突破萬億。目前,智能汽車市場格局未定,在汽車導航、智能操作系統等方面,百度、阿里、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均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而傳統車企則在汽車的研發、制造、銷售環節擁有經驗。專家分析稱,各家企業選擇此時積極進入,為的就是在未來的競爭中搶占先機。 廣發證券指出,兩會上總理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及“中國制造2025”,智能汽車成為兩大政策主線的交點。3月12日,工信部部長苗圩表示,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正在組織研究5G,最大應用之一在智能汽車、互聯網汽車。3月17日,工信部軟件信息服務業司召集國內智能汽車領域的代表企業召開了《推動汽車軟件發展,迎接智能汽車時代》的專題研討會。上述種種均說明“互聯網+汽車”正在成為新的風口。 平安證券認為,“互聯網+汽車”將是汽車尖端科技的綜合體,新能源、輕量化、智能化、車聯網等技術均在這一領域得到結合。而隨著互聯網技術在汽車領域的廣泛應用,將不斷擴大現有汽車市場的覆蓋領域,并有可能創新出新的商業模式。 騰訊、阿里、樂視等互聯網公司向記者介紹,以車聯網和智能汽車為代表的“互聯網+汽車”產業,有著較為成熟的產業鏈和豐富的生態環境,以車聯網為例,包括傳感器制造、車載網絡等方面,而智能汽車則涉及導航、自動駕駛和整車制造。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介入,汽車售后服務、汽車音樂、二手車交易等市場也將成為“互聯網+汽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規模不容小覷。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