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多了解到的情況是,除了少數大型家電集團,目前大部分中國的家電企業對于機器人的使用尚未普及,原因主要是機器人的投入、使用和維護的成本費用非常高,其次是機器人的技術升級更新換代非常快,例如今年20萬買的一臺機器人,明年掉價變成10萬,企業因此難以接受。 “而且機器人工藝剛性比較強。如果我們產品重新設計或者是更新換代,如果不能適應這種機器人自動化的話,那么投入后面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向為民指出。 產業平臺化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王雷指出,目前中國家電制造業轉型升級已經全面深入,與整機企業一樣,產業鏈上游同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 “我們的冰箱壓縮機、空調壓縮機、洗滌電機等這些核心部件的年銷量都在1億臺以上。而年產的規模能力要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產業升級過程當中,無論產業鏈上游還是整機企業,我們都要清醒地認識到,消費升級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我們產業不能用技術和產品升級來引領消費和市場升級,很可能我們某些子行業會被消費者淘汰。”王雷說。 產業在線的總經理楊潔認為,當規模上升到一個高度以后,要把握住智能化機遇,更應該提倡“工匠”的精神,真正提高產品的品質,以“產品是王道”來推進整個家電產業的發展。 “一些平臺化應用的出現,比如說家電就有電商的平臺化,未來有物流的平臺化,售后服務、維修也會出現平臺化。”方洪波判斷,所有家電的環節都會出現平臺化的趨勢。 記者了解到,海爾互聯工廠的前端就是名為“眾創匯”的用戶交互定制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海爾與用戶能夠零距離對話,用戶可通過多種終端查看產品“誕生”的整個過程,如定制內容、定制下單、訂單下線等10個關節性節點。 而“海達源”模塊商資源平臺是海爾為供應商提供在線注冊、直接對接用戶需求而建立的平臺。與傳統“零組件采購-訂單銷售”模式相比,該平臺具備開放、零距離、用戶評價、公開透明四個特征,通過自注冊、自搶單、自交互、自交易、自交付、自優化的方式,實現與用戶的直接對接。 此前,志高通過對云空調的打造,首次將“產品”與“服務”合為一體,利用智能云核心科技創造一個“用戶、空調、大數據云服務中心”三方互動模式。而今年6月30日,美的將面向全行業推出單價僅為10塊錢的智能模塊,規劃會應用于過億臺產品,同時提出,到2016年,美的智能家電的銷量占比將達八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工業4.0”智能探索中,家電企業和互聯網企業均開始實現了跨界組合。無論是海爾跟馬云的合作,美的跟雷軍的合作,還是此前盛傳的格力與360周鴻祎的“密談”,都印證了方洪波對未來家電行業的判斷,“以后誰是家電行業、誰不是家電行業,這個邊界越來越模糊。”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