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特別是在智能化方面。過去我們使用的一些數控系統、工業機器人,基本上是按人設定的程序作業,它自己并沒有人工智能。所以就出現過有人在修理機器人的時候,一旦忘記關閉電源,機器人對人造成傷害甚至致死的情況。它沒有智能裝置能感知有人在這作業,設定的程序就不能工作。我們在高端的傳感器、重要的操作系統、數字化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提高智能化的水平,這樣才能達到智能制造的要求。從產品上來說,現在也有一系列智能化的產品,比如工業機器人原來是數控化的、不智能的,將來工業機器人可能智能化。汽車現在還要靠人來駕駛,各國都在研究能不能把人從駕駛位置上解放出來,人真正是坐汽車而不是開汽車,把開汽車交給智能汽車本身和整個道路智能化系統。當然這里還要有一定的路要走,還有很多技術難題要攻破。現在一些國家已經有這方面的計劃,也有實際的車在路上跑。再比如一些智能化的產品,最典型的是智能手機。過去的手機是不智能的,現在的手機把很多計算機的功能、網絡的應用功能全部集合在手機上。從3G開始都是智能化手機了。這是工業產品的智能化。 智能制造我們正在研究,這是一個主攻方向,一個切入點。工信部正在參與國家組織的關于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的研究,我們想從今年開始花大約三年時間,選擇重點領域,選擇一些地區、行業做一些試點和示范探索,不斷總結經驗,推進智能制造發展。 記 者:請您介紹一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總體規劃和重點。在工業機器人的推廣方面,工信部有何舉措? 苗 圩:2013年底,工信部發布了《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高端機器人方面國產機器人占到45%左右市場份額。 這幾年國產機器人發展有很大的進步。過去大約一半左右的機器人是用在汽車行業,現在已經突破了這個界限,在電子信息行業等其他工業行業里都開始得到普及和應用。這方面廣東做得比較好,它們第一次把機器人用在電子信息產業中。過去由于勞動力成本比較低,廣東是加工貿易最發達的省份,在生產線上雇了大量的農民工,來做一些簡單的勞動。由于兩個方面發生變化,一是產品集成度越來越高,二是勞動力成本在不斷上升,這就給機器人在這個行業的發展應用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國際上用于衡量機器人普及的指標是每萬名工人機器人擁有量,我國每萬名工人機器人擁有量為23臺,德國為273臺,日、韓則已超過了300臺。這表明我們以機器換人還有很大的潛力、很大的市場。 當然,這也帶來企業生產組織方式、管理方式改變以至于社會上的問題,大量的機器人取代了人,就業怎么辦?所以我們還要兼顧好中國人口比較多、還有很大就業壓力的情況,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進行。同時預示著勞動力的培訓越來越重要,干簡單勞動的勞動力找工作越來越困難了,懂得軟件、計算機,會操作的勞動力需求越來越多了。從職業教育方面還要跟上去。
總體上講,抓工業機器人的發展,一方面要抓產品技術突破和重要配套的組織,另一方面抓好應用。從這兩方面入手,使我國工業機器人發展占據更有利的位置。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