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波并表示,《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不是完全等同于德國工業4.0,德國工業4.0就是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制定的措施,《中國制造2025》從始至終貫穿著應對新科技革命、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思想理念和措施。它不是專門為應對新一輪革命制定的一個規劃,它還要顧及到規模龐大的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還顧及到我們整個產業的創新能力的提升,所以我們在未來的《中國制造2025》“1+X”的規劃體系里,將專門制定一個跟德國4.0相類似的落實我們《中國制造2025》總體理念和原則的這樣一個規劃,比如說智能制造的規劃,或者兩化融合的規劃,這個規劃就是跟德國工業4.0完全一樣的。還有推進方式上,我們要從2.0、3.0向4.0推進,任務更加艱巨,但是最終會形成雙方在4.0上的會合。 蘇波透露,最近馬凱副總理到德國訪問的時候,與德方達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意向,即中德兩國政府在加強工業4.0領域合作已經形成了六點共識:一是建立合作的機制,在中德兩國政府間要建立工業4.0的對話機制,落實中德合作行動綱領。二是聯合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的研究。三是工業4.0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標準的制定,會合作制定一些新的標準。四是加強工業設計領域的合作。五是加強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合作。六是大力開展人才交流方面的培訓和合作。 背景介紹:《中國制造2025》簡要情況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基礎,要推動中國制造由大變強,使中國制造包含更多中國創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國裝備、依托中國品牌,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平邁進。2015年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國制造2025》,是我國未來十年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和未來三十年實現制造強國夢的奠基性文件。 工業化國家的發展歷程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不可能成為世界強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既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制造業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核心,促進制造業正在發生重大變革,引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產生和加速更迭。中國作為制造大國,必須緊緊抓住歷史機遇,統籌謀劃,加快制造強國建設。 經過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已建成全球門類最為齊全的完整工業體系,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大國。載人航天、載人深潛、大型飛機、北斗衛星導航、超級計算機、高鐵裝備、百萬千瓦級發電裝備、萬米深海石油鉆探設備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我國已具備建設制造強國的基礎和條件。 2013年,工程院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質檢總局開展了“制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課題。在此基礎上,2014年工信部牽頭,組織50多名院士、100多位專家,會同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質檢總局、工程院等單位,歷時一年,編制了《中國制造2025》。2015年3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通過《中國制造2025》。 《中國制造2025》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發展為主題,以加快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切入點,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對重大技術裝備需求為目標。 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人才為本的基本方針,始終圍繞由大變強的發展目標進行規劃布局,提出制造強國建設以十年為一個階段的“三步走”戰略。力爭通過三個十年的努力,到建國一百年時進入世界制造強國前列。《中國制造2025》是“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的行動綱領。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既突出重點領域、重大工程,體現政府引導,又注重全行業的質量、效益、綠色發展能力提升,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 堅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既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加強戰略性謀劃和前瞻部署,又注重夯實基礎能力。 堅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在戰略方針和目標、戰略任務和重點、戰略支撐與保障中,注意點和面、重點和一般、制造業本身和社會力量共同推動的結合與分工,以體現動員全社會力量推動制造業梯次發展的布局。 堅持自主發展、開放合作。在關系國計民生和產業安全的基礎性、戰略性、全局性領域,著力掌握核心關鍵技術,完善產業鏈條,形成自主發展能力。繼續擴大開放,積極利用全球資源和市場,加強產業全球布局和國際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較優勢,提升制造業開放發展水平。 《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9大任務、10大重點領域和5項重大工程: 針對制造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統籌考慮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等9項主要任務,在制造業各行業、各領域、各環節全面推進。 突出先進制造和高端裝備,遴選出對建設制造強國至關重要的10大重點領域作為發展重點,分別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推出重點領域技術方向綠皮書目錄指引,動態調整,滾動推進,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推動優勢和戰略產業發展。 通過政府資金引導、整合資源,推動實施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等5項重大工程,解決長期制約重點領域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突破一批標志性產品和技術,提升我國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 堅持市場主導、改革創新,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從體制機制改革、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金融財稅政策制定、人才培養、中小微企業服務、對外開放、組織實施機制等方面入手,提出構建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戰略支撐和保障體系,完善有利于制造業企業發展的環境,實施持續推進制造強國戰略的工作機制。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