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應用落后于理論 同樣提出要在制造業發起“再工業化”的還有美國。2011年6月,奧巴馬宣布啟動《先進制造伙伴計劃》,明確提出通過發展工業機器人提振美國制造業。根據計劃,美國將投資28億美元,重點開發基于移動互聯技術的第三代智能機器人。如果按照機器人發明和生產的先后順序來算,美國是絕對的“老大哥”。早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科學家便提出了工業機器人的概念,并在1962年開發出第一代工業機器人。 不同于德國政府的積極與強勢,美國政府在發展機器人時極少采取行政手段以扶持。在1967年以后,美國遭遇了高失業率和通貨膨脹并存的尷尬局面,失業人數占美國人口總數10%左右。正因為此,第一代工業機器人并沒有立即投入廣泛使用。 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大量使用工業機器人的日本汽車企業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政府才取消了對工業機器人應用的限制,加緊制定促進該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政策。此后,美國企業通過生產具備視覺、力覺等的第二代機器人,實現了市場占有率的較快增長。但是,與德國注重實際應用相反,美國發展工業機器人時將側重點放在了理論上面,導致的結果是既沒有擺脫“重理論、輕應用”的問題,也未能打破日本和歐洲的壟斷格局。 相比德國高達25%的應用比率,機器人在美國制造業中的應用相對較低,僅為11%。2008-2013年間,機器人在美國的銷量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長,僅2013年,美國的機器人裝機量就上升了6%,達到了將近24萬個。不過,2013年美國工業機器人生產商的全球市場份額仍不足10%,且國內新增裝機量大部分源于進口。 值得注意的是,迅速發展的智能工業機器人市場也吸引了諸多創新型企業。以谷歌為代表的美國互聯網公司也開始進軍機器人領域,試圖融合虛擬網絡能力和現實運動能力,推動機器人的智能化。就在2013年,谷歌強勢收購多家科技公司,已初步實現在視覺系統、強度與結構、關節與手臂、人機交互、滾輪與移動裝置等多個智能機器人關鍵領域的業務部署。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