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接二連三倒閉的企業幾乎都是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外資企業在中國新建和擴建的關鍵零部件企業不斷增加。這是值得高度重視的現象。 經過多年磨練和積累,國內有一些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經初具自主研究開發實力。但是,國內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仍然集中在輪轂、汽缸體、連桿、玻璃、濾清器、鼓式制動器、水泵、散熱器、飛輪、喇叭、摩擦片和蓄電池等低端汽車零部件市場;發動機管理系統、電噴系統、自動變速器、傳動系統、制動系統等汽車關鍵零部件市場仍然被外資企業壟斷。 據權威機構統計和估算,在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外資企業中有55%的外商獨資企業和45%的中外合資企業;外資企業在數量上所占比例僅有20%,卻占有80%以上的汽車關鍵零部件市場、50%以上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在數量上所占比例高達80%,卻占有不足50%的銷售收入和利潤總額。 外資品牌整車企業和主機企業選擇零部件供應商,注重原配,具有排他性,幾乎不考慮接納中國自主品牌零部件供應商。 長期以來,基礎薄弱和綜合實力不強的國內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國內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和主機企業的支持,主要為國內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和主機企業供應配套產品。因此,中國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市場有局限。 在一些國內自主品牌整車銷量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國內自主品牌整車企業勢必減少國內自主品牌零部件采購量、增加外資品牌零部件采購量,以求提高其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這樣,國內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發展空間勢必越來越小。 受原材料漲價、外資企業排擠、整車企業欺壓、技術空心化和市場競爭越來越慘烈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倒閉的國內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勢必越來越多。 國內現有20萬家左右汽車零部件企業,其中有13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當前,在中國市場上,生產規模較大的前100家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只能供應不足50%的汽車零部件;在發達國家,生產規模較大的前20家零部件供應商能夠供應80%的汽車零部件。有權威人士據此預測,未來五年,市場將淘汰90%的國內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2020年以后,國內汽車零部件行業可能只剩下2000家左右企業。 無論如何,國內自主品牌企業都會在低端汽車零部件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這是由國內自主品牌汽車零部件企業多年來致力于低端市場積累的實力所決定的。 國內自主品牌關鍵零部件企業在技術積累、產品開發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生產能力等方面都無法與實力強大的外資企業抗衡,很容易被擠出市場。 謹防國內自主品牌消失在汽車關鍵零部件市場。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