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仁指出:“這是估算,但也是有譜的,因為數據源頭都是企業。” 低端機床市場萎縮反映了需求結構升級。原因也很簡單:用戶領域產業升級,需要的設備自然也會升級,門檻越來越高了。 另一原因在于勞動力需求結構的變化。勞動力供需結構的逆轉,造成了機械制造業勞動力短缺。 陳惠仁說:“現在,你想找個開普通機床的人很難。因為沒有人培訓普通機床操作了,師傅也沒了。于是,出現了普通機床技工比數控機床技工貴的怪事!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我國已經邁過了數控機床產業化的門檻。過去,數控化率還作為一個考核指標存在,而現在,無論是制造端還是使用端,數控機床都已經普及。這一變化的發生來得相當快。 因此,普通機床出現斷崖式下跌也就不難理解。 行業變化的第三個特點是:出口增長。如果要分析原因,從客觀上說,在于國外的市場需求一直存在。從主觀上說,在于國內機床工具企業加大了境外市場的開拓力度。市場是一直存在的,但過去無暇顧及,因為國內市場太火了。現在,國內市場下滑,逼著國內企業去國外淘金。 陳惠仁認為,這種變化反映了全球市場格局的變化。近年來,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進程明顯見效,美國是一個典型。因為美國制造業回流,導致我國機床對美出口增長迅速。同時,其他新興經濟體對中國制造業分流明顯,典型是越南。該國機床需求增長也相當迅猛。 行業變化的第四個特點是:行業結構分化。機床工具行業一共有8個子行業,如果細分機床主機,則分為金屬切削機床和金屬成形機床兩大類。而分化就出現在金屬切削機床和金屬成形機床之間。 這一點從2014年1~11月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端倪。該時間段,金切機床訂單下降4%,而金屬成形機床則增長8.6%;從產量上看,金切機床下降2.3%,金屬成形機床則增長1.5%;從銷售上看,金切機床下降2%,金屬成形機床則增長1.1%;從庫存上,金切機床增長4.6%,金屬成形機床增長2.3%;從虧損面看,金切機床達到46%,金屬成形機床為13%;從進口看,金切機床增長8.8%,金屬成形機床下降6.8%。 同樣是機床產品,但是眾多指標呈現相反態勢,機床主機產品出現結構分化顯而易見。那么原因何在?陳惠仁認為,在于國家經濟機構發生了變化。 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當中,出口、投資下來了,消費上去了。而金切機床的用戶領域與固定資產投資密切相關,金屬成形機床的用戶領域則與消費類產品密切相關。 當然,金切機床也有與消費相關的用戶群體。去年,金切機床行業增長最快的產品是高速鉆攻中心,產量幾乎翻番。而這一產品主要用于加工手機殼體,市場需求迅速增長,國外進口不能滿足市場。 行業變化的第五個特點是:企業結構分化。陳惠仁指出,在這一波市場下滑中,長期占據行業主導地位的“羅漢們”受沖擊最大,有的甚至成了“僵尸企業”;處于產業價值鏈最低端的小企業也受到極大沖擊,已經倒閉了一批。與此同時,部分優秀的民營企業卻在逆勢上揚,不斷爆出亮點,非;钴S。 如果比較行業的大集團和民營企業,兩者各有優勢。大集團的優勢在于技術、市場等方面的雄厚基礎;而民營企業的優勢在于體制、機制更活,且沒有歷史包袱。但現在來看,在經濟新常態下,體制機制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而傳統優勢則呈現邊際效應遞減。 行業變化的第六個特點是:外資企業調整速度更快。觀察過去幾年的機床產品進口數據,2011年和2012年均出現了增速下降,2013年更是出現了進口絕對值下降的局面,當年,金屬加工機床進口下降26%,其中,金屬切削機床下降28%。但是,2014年,機床產品進口恢復了增長。2014年1~11月,機床工具行業全口徑進口16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8%,其中金屬加工機床增長了5.5%。 同時,進口機床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也有所上升。2014年1~11月,進口機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為35.3%。反觀2013年,這一數據還只有31.7%。
陳惠仁說:“進口機床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擴大,說明國外競爭對手的調整速度比我們快一拍。”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