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一:能源、環境壓力陡增 節能新技術難求 1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2014年我國進口原油3.1億噸,由此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增加至59.6%,較2013年的57%上升2.6個百分點。據之前公布數據顯示,汽車汽柴油已達全國汽柴油的55%左右,每年新增汽柴油消耗量的70%以上,被我國新增汽車所消耗。 不僅如此,我國還承受著大氣污染的壓力,無論其他污染來源如何,汽車尾氣排放,不可回避地成為大氣污染造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產銷總量持續增長,2014年產銷超過2300萬輛,汽車保有量超過1.5億輛。但仍然低于國際146輛/千人的平均保有量,每個家庭未來擁有一輛汽車也成為中國夢的一部分,預計未來我國汽車保有量仍將持續增長。 面對目前和未來的形勢,汽車節能降耗工作勢在必行,但汽車生產企業尤其是自主品牌生產企業提出自己的擔憂,技術升級所面臨的問題也同樣嚴峻,節能降耗所需要的新技術不少存在“看得見摸不著”的問題,在跨國公司技術封鎖下,先進節能技術不一定買得到。 對此,瞿國春代表汽車行業主管部門,表達了無論如何也要完成目標的態度和看法。 他強調:“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汽車,是緩解石油供需矛盾,減少尾氣排放,改善大氣環境的需要,也是未來和汽車社會的需求,更是我國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矛盾二:標準制定看企業行動 企業行動待標準升級 宣貫會上,王兆在介紹新標準前期主要工作回顧時表示,從2012年3月的準備會議討論工作方案,到2014年12月22日新標準審批完成,新標準的出臺共經歷8次會議、2次討論會、1次座談會、1次征求意見,其中,多次走訪汽車企業調研。企業普遍反映2020年達到5.0L/100km的整體節能目標具有很大的挑戰性,同時也都在積極研究滿足未來標準要求的節能技術方案,但尚未真正確定2020年的具體技術方案,“某種程度來說,標準的制定需要考察企業的技術準備情況,但企業的技術準備又是在看標準的制定情況,看標準怎么走,兩邊形成互相觀望的狀態。”他說。 瞿國春指出,工信部已經發布并實施相關管理政策,已于2014年11月開始,對不達標的企業實施公開通報、暫停辦理擴產投資、暫停不達標車型公告申請等6項措施。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也發布中機函[2014]249號,宣布自2014年11月1日起暫停受理2013年度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乘用車企業的不滿足GB27999—2011中“車輛燃料消耗量目標值”的新產品《公告》申請。
瞿國春介紹,目前,工信部正在就建立不達標企業的懲罰機制,油耗積分交易制度,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允許油耗積分自由轉讓和自由交易,強制不達標企業通過積分交易或接受懲罰達到國家標準要求,推動企業研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產等措施進行研究,具體辦法正在制定過程中,不久將來會進行意見征求。他強調:“到了動真格的時候了!”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