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南重工董事長馬建興剛從韓國考察回來,說起韓國造船業的最新態勢時用了一個字——忙。“我在斗山重工了解到,他們今年柴油機曲軸訂單已經滿負荷了,正在向中國企業轉移。”馬建興介紹,柴油機是船舶的核心部件,曲軸是柴油機的關鍵配件,這表明船舶市場在變好。蘇南重工自身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一點,各種船用軸承的訂單也在快速增加,在馬建興看來,造船市場正在迎來新一輪機遇期,將到2017年達到高峰后會有新一輪調整。這樣的判斷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可,三年機遇期,中國船企能否抓住? 訂單增加,重點船企訂單排到2016年 造船大省江蘇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全省船舶產業保持總體平穩運行。造船完工量403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1.9%,占全國的30.9%、世界的10.9%;手持訂單量663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73.2%,占全國的44.1%、世界的21.1%;新承接訂單量117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43.9%,占全國的33.8%、世界的19.1%。 馬建興分析說,船舶市場恢復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5年一個周期的調整正在迎來觸底反彈;二是行業深度調整壓縮了一部分低端產能;三是老舊船型淘汰加快促進了新訂單增加。 總的來看,船舶市場穩中向好,但穩中也有憂,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在影響產業健康發展。一是交船難、接單難、融資難現象依然突出。隨著發達國家綠色造船技術壁壘逐步實施,中國造船完工量持續下降,交船外部環境有所惡化。造船企業新接訂單預付款大幅下降,加之行業信貸環境收緊,造船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流動資金短缺。二是產業轉型步伐亟待加快。核心技術儲備少,設計研發能力弱,國內造船市場70%的核心零部件和關鍵配套設備需要進口。三是海工裝備產業規模仍然偏小。近年來,全球海工裝備產能加速向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轉移,但受市場容量小、產業門檻高、技術標準嚴、資金需求大等因素影響,尚未形成系列化、批量化生產的規模經濟效益。 兼并重組,繼續淘汰低端落后產能
最近兩年,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均在信貸、土地、岸線等方面優先支持船舶重點重組項目,積極協調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組,為造船企業做大做強營造了良好環境。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