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2013年為例,全國財政收入(包括稅收和各種基金收入)19萬億元。此外,國有企業利潤2.5萬億元,國有保險公司保費收入2萬億元,養老保險收入1.9萬億元(按照國際標準,上述收入均屬于財政收入)。全國可支配財力總計約為26萬億元。這還不算3.9萬億美元(約合25萬億元人民幣)的外匯儲備,不算相當規模的預算外收入。 憑借每年26萬億元的可支配財力,每年支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總額3萬億元(人均實現每月4000元),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金總額1萬億元(人均每月4000元保持不變),二者合計4萬億元,占26萬億元的15%.這難道有什么做不到的嗎?況且,若干年后,我國的可支配財力就不僅僅是26萬億元了。 自1978年改革開放36年來,我國可支配財力由1100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了236倍左右。同期,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由人均每月40元左右增長到人均每月2000元,增長50倍,大大落后于國家財力增長速度。在養老金這個問題上,國家確確實實欠企業退休人員一筆賬。 養老金不存在“缺口”,只是標準高低問題 至于許多學者提出的“養老金缺口”、“在職的養不起退休的”這類說法,其實是個偽命題。2014年3月,人社部一位負責同志曾經明確表示,不存在所謂“養老金缺口”問題。 政府養老和兒女養父母的道理是一樣的。兒女有實力,就每年多給父母幾個錢,父母就活得舒服一點。兒女實力差一點,就每年少給父母幾個錢,父母就活得拮據一點。政府養老也是這個道理。政府財力充足,每年就給退休人員多發幾個錢,否則,就少發幾個錢。不存在“在職的養不起退休的”問題,也不存在“缺口”問題,只有標準高低的問題。 世界上不少國家的政府養老金支付是“現收現付”,就是用當年征收的養老繳費支付第二年的退休人員的退休金,另加政府財政資金補充不足部分,沒有什么“個人賬戶”、“企業賬戶”。道理很明顯,現收現付這種方式最簡單、最適用,環節最少,挪用、占用、貪污腐敗的空間最小。 養老金改革的關鍵:國家愿不愿意承擔,承擔多少? 實事求是地說,并軌后還有問題需要解決,就是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員工是否開始繳納養老保障金,企業在職員工是否繼續繳納養老保障金?如果繼續維持這種有人繳納、有人不繳納格局,顯然不公平。解決的辦法大體有三個。 第一個方案: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員工開始繳納養老保障金。如果認為現行工資收入偏低、繳納養老保障金不堪負擔,可以適當增加工資。這是最簡單、最可行的辦法。
筆者認為,不存在唐鈞先生所說的機關事業單位“需要自籌資金,補交養老費4萬億元”的問題。沒有必要補交。沒人要求補交。在一分錢不交的情況下,國家都可以承擔全國2000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退休金,開始繳費了,怎么倒需要“補交”了?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