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具體事例也許更有助于說明。企業里如果出現質量問題,經理人會 1.分析問題原因,制定改進方案,避免再出次品; 2.對于責任人,區別情況,給予培訓,教育,或懲戒; 3.次品本身回爐,返工,或標明次品降價處理,不得已才報廢,將財務損失降至最低。 這樣處理質量問題,妥善全面,分寸得體,無懈可擊。這是管理。 張瑞敏1985年面臨次品冰箱時作了另一種選擇:砸爛!當時,冰箱緊俏,須憑票購買。價格亦不菲,相當于中等收入職工的兩年工資。冰箱即使是次品,也能湊合用,在那緊缺經濟年代,“處理品”由于價格低廉,比正品還熱門。拿它們去開后門,走關系,或者獎勵優秀員工,怎么也比砸了強!張瑞敏不會連這個帳也算不清,砸自有砸的道理。在他眼里,質量后面掩蓋的問題遠比次品本身致命。人們缺乏質量概念,工作不精益求精,沒有為客戶負責的意識,是關乎企業生死存亡的問題。用76臺次品冰箱換來人們的警醒,增強企業素質,業績上一個臺階,值!張瑞敏沒有就事論事處理次品,而是將缺乏責任心的員工引領到處處為客戶著想的境界。這是領導。 如果以上表為參照,不難發現,我們的經理人管理多,領導少。他們把主要的時間花在規劃運作,執行預算,完成指標,管理流程,控制成本,協調關系,解決麻煩,考查員工,實施獎懲等崗位責任明示的事務上,而在發現潛在問題,尋找改進機會,確定努力方向,建設協作型關系,發展員工能力,創造有利于員工發揮聰明才智的環境等方面所給予的注意力甚少。這顯然不是我們追求的狀態。如果你把企業管理得和昨天一樣好,你頂多獲得跟昨天一樣的業績。 如果我們去考察西方優秀企業,我們一定會發現他們的規章制度簡約,人事管理寬松,工作場所的氣氛友好活潑,但是員工工作態度認真,效率高。這當然經歷了漫長的過程,非一日之功。不可否認的是:協商取代命令,信任代替控制,個人作用讓位給團隊協作,股東利益服從共贏目標,使員工釋放出巨大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力,是造成這個局面的關鍵。
管理多、領導少正是我們和國際優秀企業的差距,是我們提升競爭力的瓶頸。要改變我們管理的落后狀態,提倡少管理,多領導,用一個中國化的說法“三分管理,七分領導”,也許是個不錯的辦法。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