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剡水建議,加大國家對農機工業發展的資金和政策支持,通過政府財政設立農業裝備制造業專項發展資金。資金主要用于農業裝備制造業重大項目的前期費用;優勢拳頭產品和重點骨干企業的技術改造貸款貼息;重大技術裝備和關鍵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資金補助等方面。 與此同時,要從政策上引導、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利用信息化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農機行業的力度,促進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以及精準化農業的研究應用;引導和支持綠色制造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綠色農機產品的銷售和使用。 系統提升創新能力 “我國農業裝備制造業不能簡單把引進技術作為提高農業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的主要手段,必須有組織、有系統地提升自主技術創新能力!壁w剡水還建議,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 首先,國家通過經濟與科技政策導向,完善技術轉移機制,推動企業提高設計制造裝備水平與管理水平,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等措施,使企業逐步向自主進行研發投入、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和應用創新成果的主體地位轉變。 其次,加大農業裝備產學研結合的力度,促進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一是加強政府推進產學研合作作用。 二是完善開放型的創新制度和運作模式。三是采取多種方式拓寬產學研合作的籌資融資渠道,增加產學研合作經費投入,降低產學研合作風險,提高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的積極性。 再其次,進一步加強共性技術的研發。趙剡水建議,要根據我國重點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目錄,加強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共性技術研究開發平臺的建設,重點支持原創性技術、共性技術及戰略性關鍵技術的研究開發。要制定農業裝備制造業技術發展戰略,對關系行業整體競爭力的共性基礎技術,應明確研究開發計劃。對已經研制出來的技術要加緊運用。 防止被“拉美化” 趙剡水還提出,應鞏固和提升我國民族農機工業發展的自主權,防止我國農機工業被“拉美化”。 在他看來,國外企業的進入,雖然能夠滿足國內部分市場需求,也能夠為本國企業學習借鑒國外優秀企業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幫助。 但同時也要看到,跨國農機巨頭的深入涉足,加之某些地方政府給予外資企業特殊優惠政策,致使原本綜合實力不強的中國本土農機企業,處于更為被動和尷尬的局面。 長此下去,我國農機工業將有“拉美化”的趨勢,即國外企業進入他國的某個行業或領域,由于該國缺乏相應的保護措施,致使該國面對這些企業長期處于劣勢,完全受制于他人,最終甚至會被滅掉。如巴西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趙剡水認為,政府應站在加快我國民族農機工業發展的戰略高度,研究制定保護本國相關產業發展、維護本國用戶利益、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的相關扶持政策。“如不盡快改變,就有可能出現本土企業被長期固化于低端的危險,我國農機行業將失去發展的自主權!保˙alance)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