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機市場在惠農政策的強力推動下,經歷了波瀾壯闊的十年發展黃金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2010年,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首度超過50%,標志著我國農機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2012年我國農機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超越歐盟和美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農機制造大國。這些標志性變化對農機市場產生了強大沖擊波,競爭的日趨激烈,關鍵元素的變化和市場的洗牌加速,使我國農機市場已開始進入轉型的深水區。 農機化迅猛發展 農機市場進入轉型期 中國農機市場在經過10余年的快速發展后,已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基本面分析,2012年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7.17%,其中機耕水平74.11%,基本實現機械化,機播、機收水平也分別達到47.37%和44.4%。縱觀我國三大作物的機械化水平,早于2002年,我國小麥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目前,與三大作物相關聯的市場僅存兩個熱點:水稻插秧機市場和玉米收割機市場,即使這兩大熱點,在可以預見的5年左右的時間,也會步小麥機后塵,進入飽和期,農機市場深水區特征暴露無遺。 微觀層面分析,農機化水平的加速推進,一方面推動了農機市場的高速運行,另一方面產生了三個結果:一是大量資本涌入農機行業,進一步刺激了農機市場的高位運行,催熟了一些熱點市場,諸如伴隨著我國耕作機械化的實現,導致拖拉機市場剛性需求逐步逼近“冰河時代”。二是與小麥與水稻相對應的收割機市場也逐漸呈現飽和跡象。三是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的利潤縮水,一些企業甚至出現虧損,農機市場紅海博弈初露崢嶸。 關鍵元素變化 農機市場面臨新的環境
農村城鎮化迫切需要農機化。農村城鎮化是我國21世紀初前20年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舉措,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經途徑和結果,2011年是中國城鎮化的轉折點,城鎮化率為51.27%。按照城市化規律,城鎮化率在30%~70%的區間是快速發展階段,預計2015年城鎮化水平將達到55%,2020年將達到60%,2030年將突破67%。隨著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將加速農村勞動力轉移,農民工轉移浪潮將造成農村空殼化,客觀上要求農村走機械化發展的道路。隨著國家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給農業勞動力的轉移提供了條件,因務工收入比較高,吸引大批青壯年進城務工。2012年農民工的總量超過了2.6億,相當于平均每戶家庭就有一位青壯年進城務工,從而直接導致農村空殼化,老人和婦女承擔了土地種植的勞動,農業機械化成為農村的迫切需要。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