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任務明確 中國工業報:作為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不同于普通的裝備產品,其研發與應用需要與不同行業的生產工藝、工序、流程相結合,這一特性對產業發展提出了高要求。對此,《指導意見》在產業發展目標的設定上是如何考慮的? 王衛明:《指導意見》提出了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即:“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主機設計技術及關鍵零部件制造技術,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提升量大面廣主流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指標,在重要工業制造領域推進工業機器人的規模化示范應用”,這也是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中心任務。 同時,提出到202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培育3~5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和8~10個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行業和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高端產品市場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員工使用機器人臺數)達到100以上,基本滿足國防建設、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 具體包括:一是在協同創新方面,要使工業機器人技術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根據汽車、船舶、電子、民爆、國防軍工等重點領域的用戶需求,開展工業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究,攻克關鍵零部件技術并形成生產力,明顯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創新資源和要素得到有效匯聚和深度合作。 二是在產業發展方面。一方面要培育產業集聚,建立以工業機器人主機企業、系統集成企業為牽引,零部件及產業服務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格局。 要大力培育骨干企業,積極發展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另外在產業布局方面,要引導各地方合理確定產業發展模式和規模,應依托現有特點和優勢,科學謀劃,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工業機器人區域差異化發展。 三是在示范應用方面,要在汽車及其零部件、紡織、物流、國防軍工、民爆、制藥、半導體、食品、中藥材等行業實現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的示范應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生產和運行效率,推進節能減排,保障安全生產,促進工業領域的產業升級。 四是在標準體系方面,要制定一批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所急需的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和重點應用標準,初步形成滿足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需求的標準體系。 五是在公共服務平臺方面,要完善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工業機器人設計、研發、檢測、試驗驗證、認證認可等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第三方檢測認證體系。
六是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要加強工業機器人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引導國內企業與國際優勢企業進行研發合作,實現我國自主技術和標準走出去。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