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在華的“本土化”力度也在加快。2013年,在其改進版“雅力士、威馳等低端小型車上,已經加大了中國本土供應商的零部件供應比例。同樣在2013年,我國汽車鋁車輪領域的龍頭企業萬豐奧威,也順利進入了日本豐田配套體系。 而在日系零部件企業中,最近幾年主動開拓外部市場最多的是愛信精機、加特可、電裝等企業。最近幾年來,隨著我國自動變速器市 場的迅速擴增,愛信精機、加特可兩家在中國市場的拓展明顯加速。特別是隨著大眾DSG變速器在中國市場的失利,愛信精機在大眾體系的配套比例增長迅猛,不 僅如此,其在長安、長城等自主品牌新車型上的配套量也不斷增長。而加特可也在最近幾年,積極拓展國內自主品牌整車企業的市場。 零部件企業“丑聞”不斷拖累整車 近年來,負面新聞接連不斷,也讓日本汽車業的處境雪上加霜。2014年,汽車行業中兩大事件對日系零部件企業造成沉重打擊。一是高 田安全氣囊缺陷事件持續發酵,眾多汽車企業被拖入“召回”的泥淖;二是12家日資零部件和軸承企業因價格壟斷被中國政府罰約12.4億元。 高田安全氣囊缺陷事件在2014年進入了市場的集中爆發時期。通用、寶馬、克萊斯勒、豐田、日產、本田2008年以來全球十余家車 企累計召回車輛已經接近2000萬輛。作為全球三大安全氣囊生產商之一,高田安全氣囊缺陷事件的爆發,不僅重創了其主要客戶——日系整車品牌,在全球汽車 業中,也不次于一場“地震”。 由于在安全氣囊領域,大多數車企都只選擇獨家供應商。此次高田安全氣囊缺陷事件,也讓眾多日系車企吞下了“內部保護”帶來的苦果。 而對供應商的更換也被很多企業提上日程。近日,奧托立夫已經宣布,將為本田美國公司生產用于維修高田氣囊的替換零部件。而根據記者了解的情況,整車企業對 高田安全氣囊的切換早在一年前就開始了。從去年開始,一汽-大眾、吉利等整車已開始在其車型上切換掉高田的安全氣囊。該事件對于安全氣囊領域的競爭格局的 影響還在持續中。 而日立、電裝、愛三、三菱電機、三葉、矢崎、古河、住友8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和日本精工等4家軸承企業的價格壟斷丑聞,對于整個日系汽車業的打擊也是空前的。由于在2000~2010年間,為減少競爭,以最有利的價格得到汽車制造商的零部件訂單,以上8家日本零部件企業,通過相互協商價格,長久以來變相操縱了起動機、交流發電機、節氣閥體、線束等13種產品的市場價格,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損害了下游制造商的合法權益和我國消費者利益。 而這些受到懲罰的零部件企業,都與日系整車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零部件企業在市場上受挫,對于日系車企的影響也是必然的。 零部件企業還沒準備好“走出去” 雖然早在幾年前,日系整車就已主動松開整零間“資本聯盟”的紐帶,但除了愛信、電裝等少數企業,大多數的日系零部件企業,可能還沒有做好“走出去”的準備。其過去依靠日系整車單一客戶的風險開始顯現。 在由日本零部件聯合組團參展的零部件館,記者拿到的資料是日文的。而在整個展區,記者注意到,很多展臺的參展資料也都是日文的,展 臺上的很多工作人員也是日本員工。不僅參展企業規模相對小,參展的產品也大多是單個零部件。展臺上零零星星的客戶名片,似乎也在映襯著整個展館的不景氣。 很顯然,習慣追隨固定車企客戶的日本零部件企業,對于即將到來的市場變化,還沒做好應對的準備。由于長期受到整車企業的“內部保 護”,大多數日本零部件企業都只是生產型企業,沒有獨立開拓市場的經驗,更缺乏與日系以外的整車客戶的配套經驗,未來“自主擇食”的能力堪憂。“在市場拓 展上,在華日系零部件企業存在天然缺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日系零部件企業一直處在相對封閉的整零關系中,在這種關系下成長起來的企業, 缺少必要的市場嗅覺和市場營銷人才。特別是在適應、滿足新的客戶需求方面,遠遠不如國內的自主零部件企業。 在廣州加特可變速器展臺上,記者看到了這樣一組面向客戶的調查問卷:大部分問題是圍繞加特可這個品牌的認識展開的。由此可以想見,大多數在華日系零部件企業,在競爭早已白熱化的中國市場,將不得不補上“市場”這一課,而這個過程需要多長時間,恐怕不得而知。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