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繼勇:互聯網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最大變化是什么? 張瑞敏:我覺得德魯克有句話說得很好,互聯網最大的影響就是消除距離。如果是零距離的話,電商一定會戰勝傳統營銷渠道,互聯網媒體一定會戰勝傳統媒體,因為傳統媒體做不到零距離這三個字,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 (產值)大小和重要性是兩回事。德魯克的比喻非常好:比如鐵路,鐵路本身不會創造多少產品,但是鐵路的重要性顯而易見,互聯網也是這樣,趨勢不可逆轉。 侯繼勇:海爾怎么讓這一百多個自主經營體形成向心力? 張瑞敏:其實是個目標的問題,目標不一致,很怕出現各自為政的情況。但是如果目標,都是為用戶創造價值,每個環節根據特長形成分工。作為個體,如果不能為用戶和其他環節創造價值,就會被整個生態鏈拋棄。 侯繼勇:也就是即使都屬于海爾,但某個自主經營體可以不在海爾內部采購,可以向其他企業采購? 張瑞敏:如果現在大家都不向你采購,要不你就提高實力,要不就是解散的下場。現在有的部門壓力很大,因為就這么兩條路,你必須和別人競爭,如果再發展下去沒有采購,就必須關門。關門之后,這些部門的人只能自己想辦法,沒有其他部門要你。 未來工廠 侯繼勇:制造在未來海爾的體系里是個什么角色? 張瑞敏:制造我們內部自己定的 5個字,智能無人化。首先,無人化,即自動化程度很高,實現無人化就不用依靠這么多人;第二,智能,即效率高。智能也是個性化制造,設計產品快,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并不是千篇一律。 在過去的經驗里,自動化就是規模化,與個人化相悖,而智能化能克服這一點。 侯繼勇:怎么實現個性化? 張瑞敏:個性化應該是個永遠的目標,它是兩個層面的:第一個層面,模塊式的個性化,去年(2012年)光棍節,海爾做的電視,就是你自己來選擇,想要什么顏色隨便選。當時,海爾電視產生了一萬多個訂單——電視并不是我們的優勢產品。現在又開始定制空調。 第二個層面是一對一生產。模塊式的個性化是初級階段,一對一的個性化是高級階段。初級階段現在就可以實現了,高級階段還需要等待各種技術成熟之后才能實現,比如 3D打印。 侯繼勇:您個人對 3D打印持何看法?您相信十年以后能普及嗎? 張瑞敏:這個很難說,至少我覺得應該是向這個方向發展的。海爾從某種意義上推出過中國最早的一臺 3D打印機,我們最早叫激光沖印機。當時主要用于開模、打印模件,打印出來檢查好,沒問題了之后再去開模。 1999 年,江澤民總書記到海爾視察的時候,看了后覺得很新奇,他也沒見過。這是個什么東西?用激光沖印機沖印一臺冰箱,和真件一樣一樣的。 3D 打印現在受到很多制約,有人發言說永遠不可能。我覺得它是可以發展的,但有兩個問題:一是前端材料可不可以隨心所欲,比如放上一個玻璃杯,是不是能放上一些粉末,打印出來一個玻璃杯;打印瓷器完了打印金屬件,材料問題怎么解決?二是如何和消費者的需求結合在一起。 材料即使可以滿足需求,但是價格太高了也不行。我覺得在小孩子的塑料玩具上可以先嘗試,塑料玩具市場大,現在年輕的家長都是 80、90 后,自己設計再打印出來,會很有成就感。 3D打印可以在這些領域先發展起來之后,再進入其他領域。 侯繼勇:一百多年前福特發明流水線,開啟了規模化生產,是一種進步,未來搞 3D打印,回歸個性化生產,是不是一種倒退? 張瑞敏:我感覺這就像哲學上的否定之否定:一開始就是小作坊,然后變成流水線,這是第一次否定;但是現在這個 3D打印,是否定之否定,它和原來那個小作坊又是不一樣了。好比你開小商店,后來變成大連鎖,再變成千家萬戶的電商,但和之前的小商店完全不一樣。我覺得它是一種進步。 全流程革命 侯繼勇:您對大數據怎么看? 張瑞敏:大數據其實現在炒得很熱,但是我們內部覺得它很簡單:如果你能把它變成有價值的就叫大數據,如果你不能把它變成有價值的就是大數字了。 侯繼勇:日日順物流的數據采集做得很好的,是很好的大數據案例。 張瑞敏:海爾送裝服務車就是一個銷售終端與服務終端,也是用戶需求獲取的終端。以前說用戶入口,未來線上線下融合以后,搶的是用戶入口。用戶入口在互聯網上可能是搜索、瀏覽器,數據是不精確的; O2O時代,海爾送裝車可能就是用戶入口,數據是精準的。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