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HIS環球透視研究顯示,2010年,我國制造業產值占全球的比重已經達到19.8%,與美國(19.4%)一起排在全球制造業大國前列。但是,我國制造業依舊大而不強,工業轉型升級已經刻不容緩。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要把打造高端制造業作為實現工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重點,以高技術為核心,以先進管理為保證,以優秀人才為基礎,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 據透露,目前工信部正在制定高端裝備制造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工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升,建立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制造業總體規模躋身世界前列,輕工、紡織、機械等傳統產業在國際上比較優勢明顯,“中國制造”在全球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但與此同時,我國制造業發展中的問題依然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高端制造業發展滯后,許多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在全球分工中總體仍然處于產業鏈中下游。 舉例來說,2010年我國申請的PCD(國際專利合約)相當于美國的四分之一,日本三分之一,企業研發投入不足,核心競爭力不強,制成品出口以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為主,大多數為貼牌生產,自主品牌出口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著名品牌更是缺乏。 朱宏任表示,盡管我國很多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但缺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大集團。由于國際經營經驗缺乏,競爭能力不強,企業“走出去”步伐緩慢。同時,資源相對不足,環境容量有限,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強化,是新時期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最突出問題。目前我國原油、鐵礦石、鋁土礦、銅礦等重要能源資源進口依存度已經超過50%,整個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占全社會的70%以上。我國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的任務艱巨而迫切。 此外,我國制造業面臨的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國際金融危機催生新的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一些發達國家重新審視制造業“空心化”問題,推行產業回歸和制造業再造,實施擴大出口戰略,對我國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繼續發揮我國制造業比較優勢形成新的競爭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國際貿易保護形式不斷翻新,一些發達國家利用在高端領域占據的優勢,加強對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和轉讓的限制、封鎖,還提出對進口產品征收碳關稅、實行碳標識,通過知識產權、標準、綠色、低碳等手段對我國出口產品進行壓制和圍追堵截。2010年,我國遭受的各類貿易救濟調查達到66起,涉案金額高達77億美元。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發起的58起“337條款”調查中,中國企業作為被訴方占總數的三分之一。
“這些都對我國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形成外在的壓力和內在的動力!敝旌耆伪硎,我國必須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大力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促進工業發展向創新驅動、內生增長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