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核電站所在海灣內發現帶區域魚體內輻射水平增高。當地漁民和研究機構當時已懷疑發生輻射性廢水泄漏,但東電予以否認。 3月,一只老鼠又讓一臺臨時交換機短路,從而迫使包括用于冷卻鈾燃料棒的電力系統在內的凈化系統停電長達29小時。停電影響還涉及受損反應堆廠房內四個乏燃料池中的三個,以及一個更大的綜合存儲池。其中,乏燃料池內總共存儲約9000根鈾燃料棒。 6月,第一核電站污水凈化裝置泄漏檢測器發出警報,凈化裝置所在的廠房內確認有約360公升含放射性物質的污水泄漏,該裝置被停運。 7月,6號機組出現冷卻系統故障,停止運轉,核反應堆爐溫以每小時1度的速度上升。 此外,據日本廣播公司(NHK)報道,為測定核電站周邊放射線量,在關東甲信越等7縣安置了670多處監測點,而其中10%狀況不佳無法進行測定。日本JDC公司披露,有340噸受到核輻射污染的水被排入福島縣用于農田灌溉的飯崎河,其中60噸污染水輻射水平達到每升100至120貝克勒爾,超過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規定的每升90貝克勒爾上限。 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東電偷偷將放射性廢水排入海洋,這是因為如何儲存冷卻反應堆的輻射性廢水已讓其焦頭爛額。目前,每天有超過400噸的冷卻用水涌入核電站與輻射性廢水混合。工人們已經建造1000多座儲存罐用于存放這些混合廢水,總計達42萬噸儲存量,而目前東電已使用了85%的儲存容量,儲存空間即將用完。 據日本共同通訊社消息,美國科學家蒂莫西·穆索在7月8日召開的購機分子生物進化學會上稱,福島核電站事故以來當地農牧用地已因受到嚴重核輻射而基本荒廢;回游福島海域的魚類也受到不同程度輻射;現在就連天上飛過的鳥類和昆蟲的遺傳基因也產生變異。 雪上加霜的是,就在7月9日,曾在事故現場指揮救助的福島第一核電站前任廠長吉田昌郎因食道癌在東京去世,終年58歲。這位被譽為“福島50勇士”的第一人,曾被東電上級譴責“不遵守秩序”,也因發動留守工作人員進行最大限度的自救工作避免反應堆情況繼續惡化而備受贊揚。他的故去讓核電事故的善后又蒙上了一層陰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