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反復比較的結果 在裝備企業當中,產值超過600億元的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信息化之路無疑具有代表性。 中集集裝箱板塊信息部經理查仕平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中集集團在企業信息化方面曾也做過多方面的嘗試,先后應用了很多軟件公司的CAD、PDM、ERP及OA系統等產品,但是因為PDM和CAPP集成效果不佳,軟件廠商不能提供后續支持、服務及擴展,未發揮產品管理平臺的作用,無法為下游軟件提供數據,導致中集業務無法貫通。 在這種情況下,中集集裝箱板塊的集裝化研究院開始重新選型,重點考察廠商的持續發展和服務能力。2012年7月,中集的深圳研究院和全國的14家分廠與CAXA簽訂PLM項目。 “通過實施PLM系統,中集集團信息化水平再上層樓。”集裝箱板塊產品驗證主管黃圣東說。 在產品設計的零部件庫方面,通過建立參數化零部件庫和通過零部件標準化率的分析,提高了產品設計過程中的零部件標準化水平,最終提高了設計質量和降低了企業的制造成本;在產品設計工作流程方面,實現了研究院、各分廠設計成果的共享,建立了集裝箱板塊研發資源中心平臺,提高了集裝箱板塊研發效率和研發能力。優化了設計細化管理模式,通過信息系統管理細化設計成果物,加強了研究院和各分廠之間的業務協同。通過審批和變更的流程管理,加強了集裝箱板塊研發過程管控,使得系統的電子數據更加嚴謹。 在工藝設計管理方面,通過板塊工藝,推行工藝標準化和制造標準化,提高制造質量,降低制造成本;板塊工藝和套料數據為板塊對各分廠的考核提供依據,更科學的考核將促進各分廠努力降低成本;建立板塊工藝和各分廠工藝的數據共享平臺,提供標箱工藝設計效率和研發水平;通過工藝審批流程,加強工藝審簽、變更過程管理,確保電子數據狀態管理的嚴謹性。 在貫通方面,實現了PLM與ERP的數據打通,解決手工數據錄入帶來的效率低的問題,提高數據傳輸效率,縮短技術準備和制造周期;避免手工數據錄入中的人為失誤,提高數據的準確性,用系統流程控制數據傳遞,確保數據傳遞的合法性;降低數據傳遞成本,使得各個業務環節和信息系統之間的信息共享更加廣泛和更加容易,確保了數據的充分共享,實現了業務工作的協同。 在數據管理方面,建立集中的中集知識管理庫,使文檔的查詢、獲取和歸類更方便,促進企業知識的管理和共享,方便協同工作。而且根據中集自身知識分類的特點,建立起自己的知識分類體系,同時為知識庫的建立搭建了基礎框架,方便知識的積累、維護和查詢。 通過PLM的實施,中集建立了國際化的產品數據研發管理平臺,充分保護了歷史資產,而從產品的擴展性來講,CAXAPLM解決方案不僅從縱向上能夠滿足集裝箱板塊未來向生產需求擴展,從橫向上也能支持專機等業務板塊的需求。 從中集集團、豪邁科技等龍頭企業在會上的發言不難看出,這些領軍企業正在逐步實現研產供銷、經營管理與生產控制、業務與財務全流程的無縫銜接和綜合集成,建設統一集成的管理信息平臺,實現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過程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以提升產業鏈協同能力為重點,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戶關系管理、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普及和深化,實現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作。 而在這一轉變中,他們共同的選擇是CAX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