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業態之爭,主要體現在: 售后配件的流通渠道可分為整車廠控制的OES渠道和社會獨立的流通渠道。而社會獨立渠道在成熟市場又可大致分為批零結合的連鎖經營店和傳統的層層批發分銷零售上,包含各類商店和維修店。在中國,目前連鎖經營的業態還沒有真正出現。但競爭趨勢正體現在此: 1)OES渠道與社會獨立渠道較量將升級,目前強勢轎車品牌的OES渠道很強大,社會獨立渠道相對強勢,而隨著市場規模的增大,連鎖業態將會從區域到全國性地出現,將明顯沖擊OES渠道。比如,博世要在2010年前,在中國建立1000家汽車維修店,日本最大的汽車用品經銷商黃帽子(Yellow Hat)在計劃在2015年前將中國直營店與加盟店數量增加到500家;3M在中國提供多達8000種汽車售后產品,覆蓋全國700家特約美容施工店,并應用在超過6000家維修廠以及4S銷售服務中心。米其林、固特異、BP、殼牌、霍尼韋爾等一大批外資都在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務網絡,并且相互滲透。 2)社會獨立渠道中的傳統業態模式和新型連鎖業態之間可能的競爭。傳統業態近3到5年內還不會受到太大的沖擊,但要想取得較大發展也比較困難,畢竟更加專業化的連鎖經營將是大勢所趨的事。 六、外資零部件企業的配套市場份額將越來越大,定位高技術產品的中國廠商前景堪憂 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以及低廉的勞動力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跨國汽車零部件集團。據統計,在全國上規模的50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中,目前有1200多家是外商投資企業,且其中大多是世界500強企業。 這些跨國公司的經營規模、技術實力和跨國經營經驗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具有參與整車企業同步開發新車型、系統開發和模塊供貨的能力和經驗的企業,幾乎都是世界跨國汽車集團(6+3)的系統、模塊級配套一級或二級供貨商。業務主要集中在車身、發動機、變速箱、車橋、車架、轉向、制動、電子與電器、飾件、空調、乘客保護系統、音響、排放等領域。他們以其雄厚的資本、技術實力和豐富的運作經驗,很快在我國占據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主要從事勞動密集型和來料加工型產品的生產,產品主要涉及到座椅、電池、車輪、保險杠、萬向節、傳動軸和擋風玻璃等,這些產品技術含量要求較低。在技術含量較高的汽車關鍵零部件上,很多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在技術、資金及銷售渠道等方面都依賴世界大型零部件供應商的支持,中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對外資的依賴程度要遠遠超出統計數據所反映的程度。而且大部分還只是停留在模仿階段。 中國加入WTO之后,世界大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加緊掌控在華經營主導權,通過收購現有本土零部件企業及提高合資基地出資比例,將在華工廠轉變為絕對控股公司或獨資子公司。 2005年頒布的《構成整車特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管理辦法》,以及中國政府正在不斷提高環保與安全領域的技術法規,并計劃到2010年實施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相當水平的技術標準。這些有利因素進一步刺激外資零部件在華投資進入新的小高潮,導致外資主機廠與零部件企業加速高新技術產品的引進與國產化。如大眾新建變速箱總成工廠,博格華納在寧波投產渦輪增壓工廠等。本土廠商在減振器、動力轉向、安全氣囊、全球定位系統和自動變速器等產品的生產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甚至有一些是屬于起步階段。 至為關鍵的是,本土高技術產品汽車零部件企業面臨采購方面的不利境界,難以獲得成長機會。外資由于歷史上傳統的配套關系,在高技術含量及高附加值領域,基本移植國外原有的配套關系。另一方面,迫于競爭壓力以及產品升級的需求,崛起的自主品牌也在不斷加大在高技術含量產品領域向外資或合資零部件供應商的采購量。
波士頓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華跨國零部件企業在研發、本地化采購、制造與銷售這四大重要環節上的本土化程度遠高于整車廠。隨著外資在中國本土化的深入,他們在中國將越來越根深蒂固,進一步擠壓定位高技術產品、尤其是高技術總成產品的本土廠商的生存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