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升級才是出路 船舶工業作為勞動力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一方面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地方的GDP,另一方面能夠明顯拉動就業,使之成為一些具有良好岸線資源條件的地方政府大力發展的重點產業,造船產能快速擴張。然而,造船項目的瘋狂上馬使產能很快出現過剩。 從全國造船業看,環渤海灣的大連,珠江口的廣州,長江口的上海和江蘇的揚州、南通、泰州等都是船舶工業重鎮。大連、廣州、上海以國有船廠為主,而江蘇以民營船廠為主,體制機制更靈活。船舶行業的產能,以江蘇省為最大。據調查,江蘇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行業產能利用率均在62%~68%,船舶行業只有50%左右,遠低于80%左右的合理產能利用率。除總量“硬過剩”,還存在結構性過剩:先進制造能力不足,高端船舶訂單比重偏低;低端產能過剩嚴重,占據大量資金、土地、岸線等稀缺資源。 為了促進結構轉型,近期以來,針對船舶行業,不管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政府層面,都在密集出臺政策措施。 2013年8月,國務院公布《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2015年)》。《方案》提出,要嚴控新增產能,整合優勢產能,淘汰落后產能。今后,地方政府不得新批造船、修船和海工裝備基礎設施項目。在滿足總量調控、布局規劃、兼并重組等要求的條件下,推動整合提升大型基礎設施能力。 11月4日,工信部發布通知稱,為進一步加強船舶行業管理,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加快結構調整,提升技術水平,促進轉型升級,制定發布《船舶行業規范條件》。 江蘇省也于10月底出臺了《江蘇省加快船舶產業轉型升級與海洋工程裝備發展三年(2013~2015)工作方案》。
數據顯示,2012年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訂單占到總量的60%以上,相比巨大的訂單市場,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國際市場份額僅為14%;2012年全球成交LNG船達33艘,中國僅承接4艘。船舶制造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