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市場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的背景下,2012年的中國重卡市場可謂“慘淡”。據悉,重卡全年銷量同比2011年下降三成左右,自卸車、牽引車和載貨車等三大細分市場無一幸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重卡行業排名前10位的企業銷量亦均呈下降趨勢。在業內人士看來,重卡增速繼續回落的直接原因是GDP下滑。 那么,在國內經濟環境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重卡要想走出市場低迷困局,該如何突圍呢? 重卡需求大幅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2年前11月,國內共銷售卡車3004561輛,與2011年相比,下滑了8.11%。按照噸位劃分,輕卡、中卡、微卡和重卡這四種車,只有微卡在絕對量上呈現增長態勢,而在整體市場份額中,重卡在總體卡車的比重由原先的1/4下降到不足1/5。 2012年前11月,重卡銷量排名前十家企業跟2011年一樣,仍然是東風、中國重汽、一汽解放、福田歐曼、陜西重汽、江淮、北奔、上依紅、華菱和大運十家企業,這十家企業共銷售重卡560476輛,占據重卡總體銷量的95.62%,與2011年的95.78%基本相當。 不過,重卡之前的三級階梯陣營在2012年有被打破的趨勢,前11月,只有東風汽車公司一家銷量超過10萬輛,而中國重汽、一汽解放、福田歐曼和陜西重汽都在向10萬輛積極靠攏,傳統意義上的第二陣營正在緊追第一陣營,縮小差距;與此相對,之前第三陣營的五家企業,銷量均在3萬輛以下,與第二陣營的銷量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重卡市場被稱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宏觀經濟的變動基本決定了重卡市場的發展,尤其工程車型的銷量和國家宏觀經濟形勢密切相關。”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 會長戴定一認為,受制于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國家實行了相對穩健的財政政策,造成工程建設項目減少,從而直接影響到重卡市場中工程類車型的銷售。而前兩年工程建設熱潮期間,不少購車者提前購買,透支了需求,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2012年重卡新增需求量增長不大。 新能源、海外出口成新增長點 雖然重卡市場延續跌勢,但LNG重卡市場逆勢上揚,各家企業紛紛推出應對產品,全年市場超過萬輛已成定局,成為2012年慘淡的商用車市場里最大亮點。 “2012年,重卡車企推出的新車型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LNG重卡。”上依紅商用車有限公司銷售事業部品牌傳播處經理蔣建華分析稱:“天然氣重卡之所以得到用戶的認可,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用戶對成本的關注,如今油價不斷上漲,相比之下,天然氣價格則低得多。雖然購車成本相對高一些,但整車的運營成本卻下降不少,用戶可持續獲得較高的收益率。” 此外,重卡車企為應對國內需求的低迷,紛紛轉向海外市場以釋放過剩的產能。數據顯示,2012年前10月,國內主流重卡企業出口車輛約5.5萬輛。國內重卡在全球經濟低迷之際仍能保持增長,也反映出中國重卡的出口潛力無限。這也使得重卡出口成為繼LNG重卡之后的第二個出現正增長的細分市場。 中國重汽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重卡出口貿易國家(如非洲國家、東南亞和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的重卡品牌比較看好,一方面在于中國重卡的品質越來越好,另一方面則在于價格方面形成高性價比的優勢,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強的競爭力。
據悉,國內不少重卡車企在出口量增加的同時加大了對國際市場網絡建設和開發的力度,逐漸形成了海外經銷商、用戶培訓、售后服務維修網點、配件供應商等體系,從根本上消除了用戶購車的后顧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