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賽迪研究院產業政策研究所發布的關于中國工業結構調整的研究報告,盡管當前我國工業經濟呈現出企穩回升的勢頭,但仍然面臨重快輕慢、行業利潤水平較低、產能過剩等五大難題。 重快輕慢的格局仍然沒有改變。在輕重工業增加值增速方面,7、8月份,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9.75%,輕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8.45%,兩者相差1.3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輕重工業增長速度之間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還略有擴大的趨勢,工業增長“重快輕慢”的格局仍然沒有改變。 大部分行業利潤水平較低。從利潤增長的行業來看,7、8兩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增利潤主要集中在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汽車制造業等少數行業,其他行業的企業整體盈利水平仍然較低。由此可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行業利潤貢獻具有典型的“二八法則”特點,當前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面臨的壓力較大。 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嚴重。2013年第三季度,盡管工業企業的整體盈利水平比第二季度有所提升,但是由于行業退出和需求增長之間的滯后性,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造船等傳統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仍然較為嚴重。 產業結構升級的難度不斷增加。從國際市場來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促進就業,西方工業發達國家實施了制造業回歸戰略,而新興市場也采取了保增長的政策主調,這些都對我國工業產品出口產生了較大的挑戰。從國內市場來看,由于地方政府主導的工業投資項目不斷釋放新的產能,不僅使得我國鋼鐵、水泥、船舶、平板玻璃等傳統行業出現產能過剩,而且在光伏、風電等新興產業方面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過剩。 產業轉移面臨著更大的挑戰。近年來,國際產業轉移出現了雙轉移的趨勢,這一趨勢尤其在今年第三季度顯得更為嚴重。一方面,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美國、歐盟和日本為代表的工業發達國家開始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吸引高端制造業回歸。另一方面,廣大新興經濟體也利用更加廉價而豐富的勞動力、更便捷的物流、更豐富的資源等比較優勢吸引國際投資,使得許多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流出中國。這種產業“雙轉移”現象給我國制造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前者不利于我國產業的升級和結構調整,后者不利于我國勞動就業水平的提升和工業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 (Balance)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