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份落幕的歐洲機床展覽會(EMO)上,有兩件事情讓記者感受到歐洲機床制造商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其一,在9月16日的開幕式新聞發布會上,歐洲機床協會會長馬丁·卡普用了近三分之一的時間介紹中國市場,其內容是協會委托咨詢機構做的一份調研報告;其二,9月17日,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在EMO現場舉辦了一場新聞發布會,除了宣傳國內展會,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陳惠仁也介紹了國內機床市場的情況,會場座無虛席,不少老外站著聽完介紹。 怎么看待當前的困境 經過一年多的市場低谷,國內機床制造商的信心受到打擊,不少人對未來產生了迷茫。那么,為何歐洲尤其是德國的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興趣仍舊如此濃厚呢? 看多還是看空?還得用數據說話。陳惠仁在發布會上介紹說,今年上半年,中國機床工具產業延續了2012年全年的下行趨勢,目前仍處于下行區間,但下行幅度明顯收窄,運行漸趨平穩。截至今年6月末,金屬加工機床產銷量同比下降10.5%;金屬加工機床出口同比增長1.7%。 與此同時,企業新增訂單繼續處于下行狀態。重點監測企業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金屬加工機床新增訂單233.7億元(約合39億美元),同比下降6.0%。產能過剩的矛盾愈加突出。 陳惠仁認為:“總體看來,全球經濟再平衡和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環境已經對中國機床工具產業產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影響。在經歷了連續10余年的高速增長后,由于市場環境和其他增長要素的顯著變化,產業正面臨和經受調整轉型的嚴峻考驗。事實上,產業已經開始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一個以調整轉型為主要特征的發展階段。準確地講,產業正處于發展階段的轉換期,同時也是調整轉型的陣痛期。發展環境變化在給產業發展帶來壓力和挑戰的同時,也為產業提供了調整轉型的最佳契機,他所形成的倒逼機制將為產業調整轉型提供強大的外部動力。” 而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國機床工具市場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其突出特征表現為兩個方面,即需求總量的明顯減少和需求結構的加速升級。 今年上半年,中國金屬加工機床進口總額52.6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7%左右,下降幅度之大非常罕見,反映了中國機床工具市場總量需求的低迷情況。而與此同時,德、意、美三國上半年出口到中國的高端機床工具數量卻保持較大幅度的增長。 這就不難解釋為何歐洲機床制造商如此重視中國市場了。盡管中國市場與過去的黃金十年相比,需求有所回落,但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中國既是最大的機床生產國,也是世界規模最大的機床消費市場,其產值和消費額分別達到147億歐元和239億歐元。 同時,中國也是德國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在2012年的占比約為30%。 陳惠仁表示:“從長期發展角度看,我們有理由對中國機床工具市場持積極樂觀的預期,這主要基于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的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還遠未完成,中西部開發進程還處于初級階段。這些進程必然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提供廣闊空間,同時也必然為機床工具產業提供巨大且持續的市場需求。因此,中國將長期保持全球第一機床工具市場的地位。 第二,中國新一屆政府決心通過改革為中國經濟尋求新的發展動力,以改革的手段強力推動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以實現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國內外的觀察家都注意到,中國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改革預期顯著增強,改革步伐明顯加快,在多個重要領域,改革已經開始步入深水區。這種積極的政策取向,無疑將激發社會創新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從而必將為包括機床工具產業在內的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持續的市場需求和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 第三,針對今年上半年經濟下行趨勢,中國政府雖然沒有推出大規模的刺激計劃,但卻出臺了一系列更具針對性的綜合措施。這些措施既有利于當前經濟增長,又有利于長期結構調整。現在看,上述綜合措施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8月份開始,中國經濟已經呈現趨穩的跡象。中國政府有信心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保持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勢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