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10月18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綜合司司長盛來運,在出席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時對前三季度的運行形勢做出評價。他指出,當前主要指標處在合理區間,有利于調結構、促改革。下一階段,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長期發展的內生動力。 多因素推動經濟穩中回升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386762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一季度增長7.7%,二季度增長7.5%,三季度增長7.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35669億元,同比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75118億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175975億元,增長8.4%。從環比看,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2.2%。 盛來運表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主要指標還處在預期的目標區間之內,波動幅度不大,三季度GDP增長7.8%,二季度增長7.5%,一季度增長7.7%,基本上在0.3個百分點之間波動,態勢比較平穩。 三季度經濟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實體經濟穩中有升。主要表現在三季度GDP增長是7.8%,比上半年回升0.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三季度增長10.1%,比上半年加快0.8個百分點,投資、消費、出口等關鍵指標都有回升。 穩中向好則主要表現在社會預期積極向好,在中央明確的宏觀政策導向下,PMI指數連續三個月回升,社會預期趨于穩定,企業發展積極性比較高。與此同時,結構調整在穩步推進,產業層面上也出現一些分化,新興產業增長的速度要遠遠快于傳統產業,特別是一些新興現代化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比較快。 盛來運指出,三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回升,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主要得益于國務院及時創新宏觀管理方式,明確調控區間,對引導社會預期、增強企業的發展信心產生了積極作用,簽單投資愿意不斷增大。此外,經濟增長速度回升可能與國外經濟復蘇、企穩好轉也有一定關系。據了解,很多發達經濟體從今年的二季度已開始緩慢復蘇,這對我國擴大出口和穩定出口產生了積極作用。 工業化和城鎮化空間很大 數據顯示,今年9月份國民經濟的主要指標與7、8月份相比有明顯的變化,不少指標同比增長速度出現了小幅回落。 對此,盛來運強調指出,這種小幅回落變化是趨勢性的,或是偶然因素引起的。盡管9月份的一些指標數據回落,但幅度不大,并且一些指標數據水平并不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月份增長10.2%,而8月份則是增長10.4%,增速回落0.2個百分點,橫向來看,10.2%的速度是今年以來僅次于8月份的速度。 盛來運認為,9月份的部分指標同比增速回落有季節性因素,有氣候因素,同時也有去年對比基期變化的影響。經濟運行的指標關系是非常復雜的,一定要全面地看待這個問題。9月份經濟的一些指標變化需要重視,有些指標的回落確實也與市場環境,還有經濟的一些內部結構沒有得到根本改觀有一定關系,對9月份的數據還要進一步觀察。 關于今年第四季度運行態勢,他預計宏觀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運行的可能性比較大。當前支撐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動力還比較強,中國仍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的進程中,工業化和城鎮化距世界水平和應該達到的水平空間還很大,這會不斷激發投資和消費的潛力。 盛來運提醒指出,目前國內外經濟環境仍然較為復雜、多變、嚴峻,存在不少不穩定因素。去年四季度經濟增長基數會對今年四季度同比增長產生一些變化,經濟繼續上行確實有些壓力。但總體來講,中國經濟保持平穩運行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