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多家誕生于中國的新造車企業將發布他們的智能電動車產品。1月7日,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拜騰首款車型BYTON Concept進行了全球首秀。該車定位為“新一代智能終端”,其量產版本將于2019年年底在位于中國南京的工廠投產,預計起步價格約30萬元人民幣。 高喊“all in AI”的百度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陸奇、以“技術領導者”自居的現代汽車集團副會長梁雄哲、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搖旗吶喊”的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這3位企業境況截然不同的高管,因為近日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8)有了共同點:他們都認為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快速變革的時代,他們所領導的企業也都將人工智能視作必須搶占的技術高地。 通過他們的發言,人們很容易發現,人工智能是此次論壇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作為論壇主辦方代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對“如何推動汽車革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隨著新能源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進步,汽車這個曾經改變了世界的機器正在被改變。我們必須跳出電動汽車原本的框架,來評估它對未來經濟社會的影響。” 陳清泰認為,電動化只是這次“汽車革命”的1.0版本,“要充分釋放未來汽車造福社會的潛能,還有賴于網聯化、智能化和出行服務的創新”。 2017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聯合發布了《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為突破口,加快汽車強國的建設。在百人會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表示,這份規劃“為未來十年汽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指導”。 補貼退坡“雙積分”接棒, 新能源汽車企業備戰大考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79.4萬輛,銷量達77.7萬輛,產量占比達汽車總產量的2.7%,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苗圩表示,經過多年來各方的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在持續擴大。企業實力明顯增強,技術水平有了顯著的提升,同時配套環境也日益優化。”苗圩認為,乘用車主流車型續駛里程達到300公里以上,領先企業的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比2012年提高了2倍,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離不開新能源汽車正向開發體系的建立。他指出,隨著國內新能源整車、動力電池研發投入占比超過行業世界平均水平,全國公共充電樁保有量居世界首位,個人汽車消費市場快速興起,“我國汽車產業發展正在進入新階段”。 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認為,在研發、產業、市場、政策創新和基礎建設等方面,我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呈現出了明顯的綜合優勢。“在研發體系上,我們建立了‘三縱三橫’的布局和純電驅動的研發戰略,并實現了產學研緊密融合;在產業發展上,從零部件到整車的產業鏈條基本形成,一批龍頭骨干企業和新興企業也正在加速形成。”他指出,2017年不僅實現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銷量的雙豐收,還逐步形成了“全環節、中長期、可持續”的政策扶持體系,同時加緊探索針對用戶和市場的激勵措施。 根據計劃,2020年后,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全面退坡。為此,2017年9月,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著手建立促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的長效機制。 “2020年是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苗圩表示,在堅持發展新能源汽車國家戰略不動搖的基礎上,“雙積分”管理辦法將成為政府補貼退出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市場化補貼機制。目前,“加快建立市場化的積分交易平臺”已被提上日程,工信部正提前研究發布2020年后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的要求,并加快建立商用車積分管理制度。 對于圍繞“補貼政策退坡時間表”產生的爭議,萬鋼認為,政策創新和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同樣重要。據了解,在2020年電動汽車財政補貼退出的同時,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科技部已明確延長新能源汽車購稅優惠措施。萬鋼表示,今后政策創新將繼續擴大電動汽車市場銷售的配額,“加快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的普及和推廣,開拓共享汽車的新市場,完善充電設施建設措施,營造更好的市場環境。” 據介紹,為了健全政策體系,工信部將做好財稅優惠政策的落實,加強補貼資金的監管,完善新能源汽車監管信息平臺。苗圩表示,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補貼政策的調整勢在必行,“與其推遲到2020年進行一次性調整,還不如分段釋放政策調整的壓力,使大家能夠平穩度過退坡的影響。” 跑步進入智能時代,中國新能源汽車要“換道超車” 2012年,由工信部牽頭制訂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正式公布,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力爭“生產能力達到200萬輛,保有量超過500萬輛”。如今,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回顧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歷程,像萬鋼這樣的見證者們都表示“很有感觸”。 “要按時達到年生產能力200萬輛,還得保持隔年翻番的增長態勢。”萬鋼對2018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00萬輛表示樂觀,他認為,新能源汽車在不少國家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經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標志,“我們還是任重道遠”。 有業內人士擔憂,在由“政策推動”向“市場拉動”的新舊增長動能轉換期,企業面臨的風險更大。2017年年底,一則“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大幅退坡”的傳聞引得A股新能源汽車板塊出現大幅下跌。對此,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如果僅憑政策推動,當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到100萬輛至130萬輛時,就會陷入瓶頸。 那么,新能源汽車產業如何擺脫政策依賴,突破增長瓶頸? 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8)上,多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表示,除了重點攻克下一代鋰電池和固態電池等新能源核心技術,還應該從智能化入手,“實現換道超車”。 苗圩表示,為了使新能源汽車的整車性能達到甚至超過燃油汽車,一方面要加快動力電池、智能網聯等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集中行業的優勢資源協同攻關,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支持企業在新能源汽車平臺、整車集成等方面的創新,重點攻克下一代鋰電池和固態電池等新體系電池的關鍵核心技術。另一方面,企業要提升正向設計開發的能力,不斷提高整車的輕量化和智能化水平。 “新能源汽車發展要結合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的實施。”萬鋼認為,未來汽車必然是朝著智能化、純電驅動的方向發展,“智能化最合適的載體是新能源汽車。” 就像前幾年各大車企紛紛加碼新能源汽車一樣,人工智能在2017年成為汽車巨頭們的“最熱話題”,而且這一形勢可能還會有增無減。一方面,上汽、長安等傳統汽車企業加速轉型,推出了備受市場追捧的智能網聯汽車;另一方面,在搜索、出行方面掌握大量數據的百度、滴滴等互聯網公司,通過投資、開放平臺等方式,搶占人工智能在汽車應用領域的市場份額。同時,多家帶有濃厚互聯網基因的造車新勢力交出了首份答卷,蔚來、拜騰、小鵬等都推出了自己的首款產品。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林念修旗幟鮮明地表示,當前全球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發展勢頭迅猛,前景廣闊,發展新能源智能汽車“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在他看來,發展智能汽車和堅持純電驅動一樣,是實現“換道超車”的必然選擇。 據介紹,為進一步推動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國家發改委將修訂《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探索在全國碳排放市場開展新能源汽車碳配額交易,建立市場化、法治化的長效激勵機制。同時,圍繞落實《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國家發改委將聚焦車載芯片、自動駕駛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和薄弱環節,通過設立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支持和培育行業領軍企業做強做優。 在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看來,自動駕駛和新能源汽車發展均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戰略目標,而運輸裝備體系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關鍵環節。積極推動自動駕駛、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應用,促進交通運輸裝備升級換代,是提升交通運輸服務質量、提升交通運輸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載體。” 打造開放平臺與合作生態,人工智能技術潛力巨大 毫無疑問,通過人工智能賦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離不開政策的支持。2018年1月30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就2017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苗圩表示,工信部正與公安部門討論,在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時,為智能網聯汽車留有一定的空間和發展余地。 作為助力新能源汽車突破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大力發展自動駕駛等智能化技術”的建議也頻頻出現在此次論壇的企業代表發言中。 陸奇認為,汽車電動化、智能化驅動的核心因素是人工智能技術。作為一家宣布“all in AI”的互聯網公司,百度打造了全球最大的開放式無人駕駛平臺——阿波羅。“人工智能技術產品創新和商業化創新的最佳途徑是開放的平臺與合作生態。”據他介紹,百度與北汽、奇瑞、江淮進行了基于阿波羅平臺的深度合作,將在2019年和2020年量產具備L3、L4等級的自動駕駛汽車。 蔚來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認為,再過十年,汽車就可以被稱為Smart EV。EV就是電動化,Smart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自動駕駛,用到最尖端的數字科技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另一部分是車要變成人的伙伴,變成移動的生活空間。 “除了自動駕駛的智能化,還要推廣新一代充電技術,實現新能源智能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有先發優勢,互聯網領域有技術優勢,光伏技術有產業優勢,“如果將這三個優勢進行整合,我相信我們的‘換道超車’一定能實現。” 在“實施創新驅動,促進提質增量”的思路下,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8)明確了智能化已成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陳清泰表示,眼下汽車行業遇到的“不是天氣變化,而是氣候變遷”。“汽車革命已經到來,企業不適時轉型就會有被顛覆的風險,錯過了戰略轉型的關鍵期,一切將為之晚矣。”據他判斷,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一輪“大浪淘沙”式的重新洗牌,未來5年或者更長時間后,電動車的性價比將達到或超過燃油車。 企業如何在這個新時代抓住機會,實現“換道超車”,成為此次論壇中各個領域領軍人物共同關注的話題。陳清泰直言,“我國企業要十分珍惜這次‘換道超車’所創造的條件。”他指出,汽車企業要像上汽、長安那樣把互聯網合作伙伴“請進來”;而互聯網企業要像阿里巴巴、百度、騰訊那樣“伸進去”。 有預測稱,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突破1500萬輛,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基本普及。陳清泰認為,這將是一次涉及能源結構的調整、智能電網的建設、基礎設施的升級、新一代移動通信的支持、產業鏈的調整改造、就業崗位的轉移,以及法律法規調整的系統工程。“這些僅憑企業是無法做到的。因此,政府需要未雨綢繆,做好頂層設計,給市場和社會一個應有的預期。” 正如每一次產業技術革命都讓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一樣,這一次,人們期待通過人工智能,見證新能源汽車突破瓶頸,化繭成蝶。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