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環境,電動車將面臨挑戰 經過調研,北京冬奧會期間,車輛將面臨-20℃至-30℃的低溫,使用新能源汽車面臨著以下挑戰↓↓ 動力電池的充、放電特性變差! 電池容量和壽命也會衰減! 這些將導致車輛續駛里程及整車動力性能顯著下降!
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北京市新能源汽車聯席會專家組首席專家:孫逢春: 現在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已經到了300公里以上沒有問題,但在零下10℃的環境下可能就只能跑幾十公里。北京冬奧會兩個場館之間最遠的,也就是北京的五棵松到張家口的崇禮距離是260公里,電動車在低溫下如何續航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新技術,讓電動車突破低溫禁區 利用金屬在電池內部加熱會產生快速導熱性,孫逢春教授領導的團隊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全氣候電池產品。關鍵技術如下↓↓ 在現有的鋰電池中加入了一層金屬鎳鉑片 連通電源,就可以使電池迅速加熱!
孫逢春: 在零下30℃的時候,我們電池的溫度二十幾秒就提升到零度以上了,這樣就可以非常好地工作,而且對電池的壽命沒有絲毫影響。這是核心技術所在,也就是說電動車再沒有禁區了,在這個方面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原理和技術。 低溫環境,新能源車關鍵技術全攻克 此外,低溫環境下整車系統集成及控制等關鍵技術也獲得突破。自動駕駛與自動充電協同控制技術等,都為冬奧期間新能源汽車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孫逢春: 從電池單體、電池系統到整車的系統集成,現在應該說技術上已經全部攻克。我們這些核心關鍵零部件都是按照低溫零下45℃這個標準來進行要求,確保冬奧會期間不出問題。 今年底,全氣候電動汽車將首發 據介紹,全球首批全氣候電動汽車將于今年12月底發布,然后前往漠河等高寒地區進行零下45℃左右的實驗。預計2020年完成4種車型共11輛產品樣車的開發,并開始示范運行。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張繼紅 我們要進一步整合北京、全國,乃至國外的一些技術,進行產學研聯合攻關。不管是低溫電池技術,還是無人駕駛技術,2022年冬奧會期間能夠得到一個完整的、全面的呈現。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