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3~24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中國自動化學會、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協辦,中國自動化學會秘書處、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車工作委員會、中國智能車綜合技術研發與測試中心承辦的“2017中國智能車大會暨國家智能車發展論壇”在江蘇常熟舉辦。 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副主任李建軍介紹,為配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重大研究計劃“視聽覺信息的認知計算”,2015年中國智能車大會暨國家智能車發展論壇應運而生。論壇旨在促進智能車基礎理論研究、成果原始創新和高技術開發,增強我國智能車自主研發技術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促進智能車技術產業化應用,推動其在能源、交通等領域的深入應用和產業轉型升級。 “汽車智能化是AI應用的重要領域”,中國工程院李駿院士在論壇上表示,“汽車+AI”是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的關鍵,其核心是數字化與智能化,且因其高復雜度的人工智能話題,已然成為全球汽車科技競爭新焦點。在李駿看來,未來十年,“汽車+AI”將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將成為中國人工智能2.0的重要應用領域。 隨著智能駕駛的熱度逐漸上升,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已經開始推進相關工作并進行布局,中國的無人駕駛技術也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但是,智能駕駛在很多方面正面臨著挑戰。 對此,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西安交通大學鄭南寧院士在論壇中闡述的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自主駕駛正面臨著不確定性、脆弱性和開放性等諸多問題,應將場景感知和情境認知區別開,從情境認知的角度重新定義自主駕駛。 當下,以智能輔助駕駛和智能安全為代表技術的智能車研究,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發展。“涉及無人駕駛關鍵技術的各種新方法和新工藝都在不斷地涌現,但是技術上還存在缺陷,全面自主的駕駛技術還處于一種比較早期的階段,所以面向未來的無人駕駛,要關注的是建立研發和驗證技術的核心能力”,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徐林海如是表示。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龔建偉認為,為提高自動駕駛車輛的智能決策和控制水平,應當開展決策規劃與控制過程中類人知識表達與經驗學習研究,突破小樣本個性化單一駕駛員學習局限。通過駕駛基元數據采集與建模、環境創建、持續優化學習、測試評價,適應多駕駛員多場景數據學習,實現駕駛員知識與經驗在不同場景的泛化。 如今,汽車正越來越快地從機械化向智能化轉變。在汽車發展新時代下,打造安全、智能的產品和服務,為用戶提供“人—車—生活”智聯解決方案,將會成為未來的發展方向。 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王飛躍教授在“平行駕駛”領域探索多年,他提出的用平行技術實現駕駛自動化備受關注。他認為,平行駕駛的最初想法就是要將無人車技術充分利用起來,使之成為輔助人類駕駛的在線“軟件機器人”系統,讓駕駛變得輕松,關鍵時刻可以采取措施,避免危險。在王飛躍看來,從平行汽車到平行交通將是面向智能網聯發展的趨勢與必然。 對于汽車產業而言,在發展的過程中會同時面臨產業機遇和能源資源有限等問題,因此如何引導企業的發展方向就顯得尤為關鍵。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規劃院張國華教授認為,能源互聯網與智能交通相結合,將有效提高車輛使用及人群出行效率,應努力實現這方面的技術突破,同時要注意政府、企業、公眾和智庫的四方協同。未來成功的汽車企業一定是利用汽車服務創造新應用和新價值的企業。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