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出現了井噴式地增長,2013年之前大概都在萬輛的水平,2014年漲到了8萬輛,2015年是33.5萬,2016年將近51萬,從增長率講,去年略有下降,從增幅到增長率,2015年比2014年增長了33—8=25萬輛,去年是51-33,增長不如2014年多,增幅更是下降了。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認為,新能源汽車高速增長的驅動力主要是政策,而不是市場真正需求的拉動,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判斷: 第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高額的補貼。這是國家中央政府的補貼,年年在遞減,但是今年大部分車型純電動車應該拿到的是每輛車4.5萬,就是2016年,充一次電跑150—250公里,這樣的純電動車2016年的補貼是4.5萬,如果把地方補貼也加上,我列了一些城市,中央政府大概是4.5萬,假如按照這個測算,有的省里給補貼、有的市里給補貼,據說有的縣里還給補貼,加起來現在的補貼額度最高的是深圳,一個車補9.5萬,其中深圳市補5萬,國家有4.5萬,這是2016年的補貼標準。我列的里邊最低的是杭州,也是在7.5萬元一輛車。我們周邊的很多買車人,因為這個補貼導致車價下來,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第二,跟它并駕齊驅的重要性,要是光有補貼沒有第二個方面各地的牌照和限行的優惠,這個車賣不到今天的水平。像北京,新能源汽車是單獨搖號的,傳統汽車搖號北京是700人搖1個號,0.138%的概率,我們周邊很多人就是因為拿不到傳統車的號才買的新能源汽車,因為生小孩了、小孩要上學了各種原因著急買,我們部門100多人去年大概就買了3輛新能源汽車,都是沒辦法,等傳統車實在是等不了了買了電動汽車,其他地方也是一樣,限行、限購這個作用是很大的。 第三,政府在特定領域里邊的直接推動。比如現在的公交車,換車比率要達到很高了,都有明確要求,出租車也是一樣,這是在特定領域里邊給的政策。 我們說靠政策驅動的這個市場是不可持續的,為什么這么講?第一,數量是有限的,以私家車為例,2015年8萬輛,去年注冊數據不再公布,有8萬輛私家車買去了,我算了一下,在限購城市,北、上、廣、深、天津、杭州,這6個城市占了6萬輛的70%,就是70%賣給了限購城市,這些里邊根據我們調研就是出于政策沒辦法、沒有牌照,而不是出于自愿。靠限購城市拉動能拉動多少呢?我們統計了一下,6個限購城市加起來一年新放的牌照是65萬張,現在分布北京15萬個牌照,其中6萬個給了新能源汽車、9萬個給了傳統車,北京效果是最好的,6萬個全部用完了還沒夠,有些地方就不一定了,廣州給了1.2萬個號牌,這是用不完的,因為廣州限購沒有達到效果,因為廣州佛山、東莞的車,那塊的車主在廣州是隨便可以開的,因為當時廣州市限號的時候,很多地方說,你如果不讓佛山、東莞車進廣州,佛山、東莞就不讓廣州車開過去,廣州沒辦法,那些城市的車都可以開到廣州,大家就基本上到別的地方弄一個臨時居住證就可以買輛車在廣州開,這些地方的新能源汽車我估計是比較難推廣的,上海也不錯。我們算,大概如果按一半的牌照給新能源汽車,就是30萬輛左右,65萬輛的一半給這個,私家車靠政策拉動的大概就是這些。非私人領域里邊,我們測算了一下,到2020年能夠達到數量,商用車大概接近40萬輛左右,包括大客車10萬輛,有一部分物流車等等,這些方面加起來共40萬,這個是不少的一個數據,因為年年要銷售,這是當年銷量。租賃車大概在25萬輛左右,出租車估計有3萬,單位用車有5萬,加起來大概在70萬輛左右。 合起來就是100萬輛,這是完全可以靠政策拉動,到2020年能達到這個水平。去年其實50萬輛變緩已經有了,2015年12月份是暴增,去年12月份又是快速的增長,大概正常月份現在能達到4萬輛,一年50萬輛左右,相對是一個正常的水平,按月銷量來講,這是一個方面,我們說靠政策的數字可能是2020年100萬輛左右。再往上增長,非私人用車里邊那個數量就不可能太多了,主要希望將來還是私人。 其次,是財政補貼壓力比較大。剛才董揚會長講了,希望國家政策能夠延續,但是延續下來確實有難度,主要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不斷擴大,財政壓力會越來越大,中央財政已經有壓力了,現在已經改變新能源汽車的標準,其實我覺得就是把標準往上調,不能什么車都享受補貼,都享受補貼可能將來承受不住。地方壓力也比較大,因為現在新常態經濟減速比較多,所以我們調查了一下,也跟蹤了,現在像廈門、廣州、佛山等,到現在我們這個是11月份做的分析,還沒有出臺補貼標準,有些地方,像江蘇、浙江、江西,雖然有補貼標準,但是補貼延遲,什么時候給你補不一定,這樣影響買車人的積極性,其實主要原因就是財政壓力。 所以我們說到2020年要累計完成500萬輛,當年銷售100萬輛,我們說非私人擁車大概70萬輛,私人部分可以靠政策驅動是30萬輛,加起來是100萬輛,還差100萬輛,這100萬輛真正出于自愿需求購買的需求,部分要啟動這個。要啟動這個我們說有兩個,一個是環境要改善,一個是車本身要改進,這是我們調查的不買新能源車的人原因是什么,藍色的代表車的,橙色的代表充電設施的,大概原因。買車人不滿意點,藍色是對車的不滿意,橙色是對充電設施不滿意,所以這兩個方面是必須我們要做的。所以政府跟企業下一步必須同時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讓市場需求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而不是政策,靠政策一個是數量、一個是補貼,這兩個我覺得很難延續達到一定數量。所以只有靠市場需求,把那100萬輛驅動起來或者更高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一個理想的銷售規模,只有私家車啟動自愿購買,這個市場規模才能大,才能形成有效競爭。現在競爭不充分,各地保護自己的企業,因為是政策驅動,沒有一個地方政府給外地車補貼,都不愿意,所以都采取各種限制。所以必須要有效競爭,才能出來這種世界級品牌,一個是規模、一個是競爭,這兩個合起來才能打造世界級的電動汽車品牌。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