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進入重要轉型期,生態環境的壓力和約束更加凸顯,中國大氣污染問題和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將尤為突出。在這種情況下,推動中國能源加快走向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可持續發展的轉型之路已迫在眉睫。2016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正是在上述大背景下召開,記者在現場發現,“創新”是會上頻繁出現的熱詞,被看作是能源轉型發展的第一動力。 “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我國鋼鐵、建材等高耗能產業的產出已經達到峰值,煤炭也將逐步進入峰值期,能源領域以增量擴能為主的時代即將過去,以新技術和新產業模式實現高效能源發展將成為能源領域增長的新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上述會議上表示,新的形勢下,我國必須把著力點放到創新發展上,依靠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高能源生產和使用的效率,建立和鞏固我國在新能源技術和產業領域的國際競爭新優勢,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推動中國能源走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研發和創新能力“瓶頸”制約逐步顯現 “中國的能源發展需要轉型,包括推動制度變革、技術變革等來適應轉型的長期性,需要適應經濟的階段性變化和國際能源發展潮流的變化,中國能源也要同樣面向一個艱難的轉型過程,這種轉型事實上已經開始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說。 王一鳴表示,未來的結構調整可能更重要的是轉型升級,向中高端水平邁進,要從鋪攤子的產業發展模式轉向以提升價值鏈為主要使命的產業發展模式,這跟過去會有很大的不同。一旦要轉型升級,研發和創新能力會成為未來一個重要的“瓶頸”制約。 會議認為,煤炭、石化等已經達到產能的上限,接下來會有更多傳統的產業部門達到峰值,我國經濟新常態下需要轉換動力,而動力轉換的過程就是要通過引入新技術、新機制,然后培育新的增長點來替代這種傳統產業的動能衰竭,這個任務不可能是短期的,未來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對此,王一鳴表示,雖然像新能源這樣的新動力成長很快,但新動力與傳統動力比較,從體量和規模上看,要完成替代任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另外,還需注意新舊動力的不對稱性。比如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只有三四十萬輛,但2016年汽車總規模也要突破2600萬輛,所以比重是不對稱的。” 那么如何使動力轉換更好地支撐經濟持續和穩定的增長?王一鳴建議,不要忘記傳統動力還會繼續發揮作用,不能把資源都投在新興領域。傳統動力要引入新技術、新機制和新商業模式,同樣可以成為新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很多傳統動力短期內很難替代。“如何嫁接新的商業模式、新的體制,這也是轉換動力的重要方面,供給側改革也要從這方面著手,通過接入新的機制和新的商業模式來打開經濟增長的新空間。”王一鳴說。 “以前在經濟繁榮的時候,比如說煤炭形勢好的那幾年,我們很難有調整的動力,而現在有足夠的動力去推進煤炭產業的調整。”王一鳴強調,經濟下行既是挑戰,更是機遇,不要輕易浪費經濟下行帶來的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的機會。 能源轉型中的天然氣有賴創新護航 “在全球能源轉型的宏觀藍圖中,天然氣已被廣泛認為是最重要的過渡能源。目前也只有天然氣能夠承擔支撐能源轉型的重要任務。”李偉表示,我國要力爭在2020年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達到10%以上。到2030年,力爭將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提高到15%左右,成為繼煤炭、石油之后的第三大主體能源。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表示,實現上述目標實屬不易,需要進行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郭焦鋒認為,四大創新中,理念創新是最主要的方面,建議用能源互聯網開放、共享的思維來引領天然氣的發展。以天然氣為中心或核心點,將天然氣與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以及電力結合起來,把天然氣作為一個支撐或今后能源轉型的關鍵點。 在制度創新上,郭焦鋒指出,首先要進行體制方面的創新,從上中下游進行改革,進行顛覆性的革命。政策上,從發電、工業、居民用氣等多角度形成鼓勵天然氣發展的政策體系。企業也要進行管理創新,從而降低成本。 科技創新層面,會上特別發布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6》指出,盡快推進天然氣利用裝備科技攻關及國產化。探索研發集裝箱方式運輸LNG的技術和裝備,增強LNG運輸的靈活性。鼓勵并引導LNG整車企業加大對電控、發動機、氣瓶和蒸發氣體回收等方面技術的研發力度。 那么天然氣的哪些利用裝備需要加快科技攻關及國產化?記者現場采訪得知,上述天然氣利用裝備主要涉及重型燃氣輪機、適合分布式供能的兆瓦級微小燃氣輪機、車用第五代高壓直噴發動機、大型LNG船用單燃料發動機等。 對于商業模式的創新,郭焦鋒表示,現在最重要的一個商業模式創新是把天然氣上中下游,甚至從設備制造到卡車司機、金融、保險都結合起來,通過互聯網及團購的思路來打造天然氣新的生態鏈,所以,天然氣今后很有可能成為引領能源發展的關鍵領域。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