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19 & 2017 SAECCE的主題為“未來汽車與交通變革”,內容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及新能源汽車、汽車安全等熱點話題。也正是開幕第一天的高層訪談就讓我們感受到了汽車行業的變革的浪潮正洶涌席卷而來。 在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教授的主持下,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李駿院士、2014年-2016年FISITA主席兼Fontinalis Partners特別投資合伙人Paul Mascarena先生、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主任談民強先生、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士王秋景博士,以及日本汽車研究所(JARI)主席永井正夫博士進行了熱烈的探討。 毋庸置疑,我們已經迎來了交通變革,而作為交通出行的重要角色,汽車也面臨著重大的產業轉型。“隨著網聯化的普及,網絡與汽車連接之后就成為了諸多終端的其中一環,就可以同步解決高效、安全、綠色三點。”王秋景博士表示。
也正因如此,在這場變革中新興的互聯網汽車企業謀求著巨大產業顛覆的革命,而傳統汽車企業也警惕著在這一輪轉型中避免被革命。 誰也不希望成為這一輪的“諾基亞”,而新興的企業卻都有著“蘋果”的野心。那么,汽車產業的變革真的是企業能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嗎?對此身處漩渦中心的他們有著他們自己的見解。 那么這場關于汽車互聯的變革難點,或者說是瓶頸在哪里?王秋景博士稱,技術不是難點,難的是認知本身。即使信息存儲、數據計算和深度學習方面問題很難攻克,但往哪個方向走的路線問題則更為艱難而緊迫。 在談民強先生看來,汽車行業所謂智能,并不夠獨立存在,它與智能交通有著高度的關聯,需要與智能交通協同發展,而現在汽車行業與相關行業的協同性方面仍然沒有達成共識。
對此Paul Mascarena先生也非常認同,并不是想不明白或是做不明白,是產業太大了。“在此之前汽車行業是技術的一把手,技術路線也都差不多,但現在不同了,僅靠車企并不能實現如此大的產業變革,政府與平臺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汽車要參與到未來交通里去,未來汽車只是未來交通的一環,而汽車網聯化的變革需要整個大行業的協同作用。 “就從汽車的測試試驗來看,原來只是主機廠來做,而現在供應商的參與度也非常高。”永井正夫博士稱。我們現在需要擔心的反而是網聯化之后的網絡安全問題,以及網聯背后的支撐與維護,而這部分的責任是汽車制造商無法主導的。 當前的智能網聯汽車也只是在起步階段,以后的“信息高速公路”誰來構建?“就好比我們的鐵路建設是由國家來主導的,那么同樣的,信息高速公路在國家層面的頂層建筑也是必不可少的。國家的大平臺不邁步,汽車產業也很難有大的起色。”李駿院士道出痛點。實際上在1983年,我們已經有了第一臺自動駕駛系統,但無法實現網聯也是無濟于事的。
當然,包括4G、5G等基礎奠定的領先性領域的啟動、無線電頻道等方面對汽車網聯的支持作用也必不可少,這其中牽涉的并不只是某一個狹義上的行業。甚至連永井正夫博士也稱,日本要想征戰網聯市場,也必須尋求標準制定、商業模式,以及技術路線上的合作。 而對于企業來說,不管是特斯拉、博世,或是谷歌,技術實現路線選擇是不同的,技術本身沒有現今落后。歸根結底,最重要的還是成本,最終還是需要考慮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來選擇技術路線。 “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戶解決方案上,對于現有用戶的聯網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僅僅只有對于新車的關注,那么智能產業也很難有大的發展。”Paul Mascarena先生如是說。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