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發言,或許是在回應近期電動車的質疑與爭論。 李想在微博上以“數字、概率、未來”為題,論述特斯拉電池的高密度、續航里程及電池的安全性。對比國內目前的亂局,李想表示真正用心做電動車的企業暫時只有比亞迪,電動車不是彎道超車,是換道競爭。他預言電動汽車和智能手機一樣,電驅動和自動駕駛注定了是不可逆的未來。下面是其微博原文: 關于密度和里程數 特斯拉Model S上市已經四年多了,前幾年各種號稱公里數和電池密度秒殺特斯拉的品牌,至今為止一個都沒有兌現。Model S仍然是目前為止電池組密度最高(哪怕是2012年上市的85kWh電量的車型),里程最長的量產純電動車。 少數有追求的傳統汽車廠商還在為里程是不是超過300公里而糾結,更多的廠商還在玩比NEDC標準(中國和歐洲的工況法,相對容易)還低的勻速行駛的里程數,忽悠消費者。特斯拉則一直在用最嚴格的EPA(美國環保署的標準,里程普遍降低10%以上)來體現里程,在有些國家輔助使用NEDC的標準,新車型P100最大里程超過了600公里(NEDC)。 關于安全性和自燃率 自從2014年初安裝了底護板,特斯拉Model S因為事故造成的自燃率(比如每千輛車的自燃率),遠遠低于燃油車,各種撞得慘不忍睹事故,也都沒有發生自燃。相反,國內禁止使用三元鋰電池外加巨額補貼的大巴車,卻成了全世界自燃率最高的機動車,更遠遠超過了燃油大巴的自燃率。 特斯拉無論有多少小問題(我們那臺Model X后門已經去4S店進行了一次修理,兩個液壓撐桿對付這么重的兩片式側門,車門閉合的時候已經有點變形了),對于汽車行業而言都是可以記入歷史名冊的企業,幾乎可以說:特斯拉重新發明了電動車。 國內真正用心做電動車的企業,目前也只有比亞迪一家(自己有大量的核心技術,也沒有干那種把銷量不好的燃油車拆掉發動機、變速箱、油箱等,改造成電動車的事情)。 更多的車企只有逼到燃油車那條路完全沒有希望了,才會全力以赴來押注電動車。當然,也可能是很多品牌都在蓄勢待發,準備發出“午時已到”或“天降正義”的大招。 電動車不是什么彎道超車,而是換道競爭。 今天的電動車,就是2005年-2007年的智能手機萌芽狀態。待機時間是諾基亞的幾十分之一,軟件也沒有幾個,通話質量也不好,漢字輸入也麻煩的要死。和智能手機一樣,電驅動和自動駕駛注定了是未來,不可逆的未來。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