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國車企談得最多的就是升級——產品升級,技術升級,企業升級。 的確,從計劃經濟到看天吃飯,從死水一潭到市場換技術,從嗷嗷待哺到野蠻生長,中國車企一步一步成長,逐漸有了一定的積累,品牌力、產品力、技術儲備等等已經上了一個臺階。 2016年是中國品牌全面吹響升級號角的一年,要擺脫山寨、技術差、質劣價低的標簽,要底氣十足的跟合資PK,要使中國從汽車制造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 中國品牌升級的欲望和野心,在2016年新上市的產品上就可以看出來,而在北京車展更是展露無遺。無論從產品還是價格上,均顯示“中國品牌上了一個臺階”。具體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更精 在中國品牌SUV歷史上,哈弗H6是一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產品,連續幾年雄踞SUV銷量排行榜的榜首,迄今為止也無可撼動。在帶領中國品牌SUV乃至整個中國品牌汽車向合資發起攻勢的過程中,H6功不可沒,長城也成為令人尊敬的汽車公司。 然而,長城一直在為H6尋找一個繼任者。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樣紅”,汽車市場新車層出不窮,不斷有其他品牌向H6發出挑戰。如何從一個輝煌走向另一個輝煌,保住王者地位,是擺在長城面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在這個背景下,哈弗H7上市了。4月25日,哈弗H7在北京國際車展正式上市,新車推出舒適型、精英型、豪華型共三款車型,售價分別為14.98萬元、15.98萬元、16.98萬元。 長城汽車副總裁薩繆爾·莊介紹,這是一款全新平臺開發的高性能中型SUV,作為哈弗家族極具戰略意義的全新產品,它不僅是哈弗越級競爭規劃下的一款新車,它的上市還標志著哈弗在SUV領域形成了大中小、高中低、城市越野等門類齊全的產品矩陣。 由此看來,長城這家車企已經具備了相當強的國際氣質,不但擁有國際化的團隊,還擁有國際化的平臺。有了這些基礎,國際化的品質就不難產生了。 為了提升哈弗的產品形象,一向樸實低調的長城還邀請了孫紅雷代言。孫紅雷認為哈弗勇于向外資品牌發起挑戰,具備全球視野,這種擔當精神和產業抱負也很給中國汽車提氣。 究竟H7能否延續H6的輝煌,我們拭目以待。 更貴 在北京車展前夕,東風風神和廣汽傳祺品牌上市了各自旗下的中大型轎車,分別是東風A9(售價:17.97-21.97萬元)和傳祺GA8(售價:16.98-29.98萬元)。車長普遍都在5米以上,軸距也都在2米8以上,對標奧迪A6L,并且都表示“同A6L一樣舒適,但價格只有A6L的一半”。 在轎車領域,中國品牌大多在10萬以下的區間徘徊,但從來沒有放棄過沖擊更高端車型和價位的夢想,然而殘酷的市場總是給自主品牌屢屢碰壁,觀致3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紅旗也在復興的口號中苦苦掙扎。 直到吉利博瑞(售價:11.98-22.98萬)的上市,才讓中國品牌們看到一些希望。博瑞自2015年4月上市以來,累計銷量達6萬多臺。 然而博瑞畢竟是中型車,并且售價的主力區間在11-15萬。而A9和GA8則是中大型車,價格也直奔20萬去的。在這個價格區間,它們受到的阻力更大。且不說同級的有眾多實力不俗的合資車,如別克君越、福特金牛座、豐田皇冠以及日產西瑪等,大眾也推出了輝昂,東風雪鐵龍C6即將上市。此外,眾多中型車也對其產生了圍攻。日系三大中級車凱美瑞、雅閣、天籟終端售價已經低至15萬,韓系的K5已經跌破13萬的區間。 中國品牌高端路線的艱難險阻可想而知。而A9和GA8的推出,一方面是瞄準國內的公務車市場,另一方面,其象征意義恐怕比銷量更重大。它們是要向世人證明,東風和廣汽也有能力造出媲美國際品質的車,從而帶動整體品牌的提升,也為旗下其他車型的銷量提升創造條件。 因此,不要在意他們的銷量,無論想不想買,缸哥建議多去體驗,看看中國品牌的造車水平究竟達到什么程度。 更大 在以往,中國品牌汽車是以緊湊型為主,主要是出于制造成本方面的考慮,價格低廉的中國品牌才有人愿意買單。然而,中國品牌汽車在小型車領域站穩腳跟后,也考慮往大型化上面發展。 恰逢二胎政策放開,更大空間的汽車成為剛需。再者,中國品牌在緊湊型SUV領域已經頗有建樹,向更高級別的7座的中大型SUV進軍就成為理所當然。 在這方面,除了長城外,長安也率先邁開了步伐。長安旗下的新款中型SUV長安CS95在2016年北京車展上亮相,該車將于明年年初上市,預計售價在15-20萬元之間。 對于長安來說,在中國品牌車企中,其品牌建設已經走在了前面。2015年,長安實現了年產銷100萬輛的壯舉,這在中國品牌中尚屬首例。而此時的長安,需要更高級別的產品來匹配其一路向前的品牌形象。 雖然各家中國品牌車企推出了升級的產品,但并不能天真的以為中國品牌從此就邁向高端化的道路。什么是高端?難道僅僅是車更大,價更高,配置更豪華嗎? 眾所周知,汽車品牌需要長時間積淀,才能形成品牌力。豪華品牌、合資汽車的價格不斷地下沉,擠壓著中國品牌的生存空間。隨著國人消費能力的提升,對高端品牌的需求也越來越旺盛,因此,在做好的產品的同時,品牌的提升才是未來的出路。中國車企學會了做產品,搞營銷,接下來要學會做品牌。 當然,12缸汽車堅信,中國品牌的崛起是必然的趨勢。雖然前路艱難,但中國品牌能做到今天這一步,不得不說是個奇跡。既然有了這個基礎和經驗,那么再創奇跡也不是不可能。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