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3日,濰柴集團召開“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儀式暨科技創新表彰大會”,濰坊市委書記杜昌文和濰柴集團董事長譚旭光為濰柴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揭牌。 創新是濰柴之魂。多年來,濰柴科技創新工作日新月異,屢創輝煌,創造了一批引領行業發展的重要科技成果,收獲了一批關鍵技術領域的重大專利和榮譽,其中,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無疑是最閃亮的一顆,它代表的是行業最高水平。濰柴科技創新大會期間,濰柴動力副總裁佟德輝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問:細觀濰柴的研發歷史,有自主開發,也有引進吸收。我們應如何把握好自主開發和技術引進的關系? 佟德輝:自主開發和引進吸收,沒有絕對的評判標準,濰柴是完全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而非國家科研機構,所以很多時候是“怎么合適怎么做”。但是,我們一定要明確一點,自主開發并不是自己關起門來搞開發,而是在開放的狀態下,以我為主、以人才培養為主的鏈合創新。只有鏈合創新,才能把全世界最優質的資源為我所用。 上個世紀80年代我們引進國外技術,是因為我們沒有自主開發的能力,而且經濟快速發展形成的巨大市場缺口,也不允許我們花費大把的時間從基礎做起,一點一點地去開發。現在,我們已經擁有足夠強大的正向開發能力,但仍會有選擇性地引進一些技術,考慮的則是經濟效益。通過引進消化,可以快速掌握某些成熟技術,并推向市場轉化成可觀的經濟效益,鞏固公司的市場地位。 問:近年來企業通過體制改革、流程再造等,致力于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您認為我們創新的目的是什么? 佟德輝:創新不是搞創造發明,也不是干別人沒干過的事,對于企業而言,創新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工作,必須要有經濟效益可圖,不能實現產業化的技術創新,不能算有效的創新。 國人熱衷獵奇,喜歡把精力放在不會做的事情上,卻不把會做的事做到最好、做到極致。比如說一把瑞士軍刀,能有多少技術含量?它能在市場立足依靠的不是先進技術、獨家技術的壟斷,而是可靠性,把產品質量做到最好,全世界的人都認可。所以,我們做創新,很多時候不是盲目去開發所謂的新技術,而是把已經掌握的核心技術不斷優化,在漫長的試驗、試錯、修正中,不斷積累經驗和數據,給客戶以卓越的品質,而不是某些經不起考驗的創新噱頭。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把內燃機可靠性和動力總成技術作為公司的核心技術、差異化優勢的原因所在。很多時候,某項技術的創新就是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但經驗卻是買不來、偷不走、學習不來的。濰柴70年的技術積累就是我們最寶貴的經驗,我們用幾十年的心血“孕育”出來的可靠性優勢,不是競爭對手可以輕松超越的。特別是內燃機可靠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濰柴落戶,不僅直接證明我們的可靠性優勢受到了行業的認可,更為我們繼續發揮可靠性優勢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品技術日趨同質化的當下,我們很難做到“人無我有”,關鍵是定位好自己的優勢,并不斷強化鞏固之,形成“人有我優”。所以,科研人員做創新,不在于有多少稀奇古怪的想法,在流程和規范的基礎上做好產品的開發、應用,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開發出令客戶傾心的產品,為公司創造效益,就是最好的技術創新。 問:技術創新的主體是人,如何培養一支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隊伍?您如何評價目前企業研發團隊的創新能力? 佟德輝:一個企業搞創新,依靠的是一個龐大的團隊,而不是某一或幾個杰出的人才,我們常說技術部門要萬馬奔騰搞創新,強調的是萬馬合作,而不是單匹馬蹦跶,搞單打獨斗。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濰柴擁有了國內行業最嚴格的開發流程,每一個項目的啟動,都由流程上的數十人甚至上百人分工開展,從而最大限度降低不良人為因素的干擾,提高研發效率、保證開發成功率。在貫徹流程的基礎上,有組織、有規劃地調動研發人員進行創新,并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個人的能力,是我們提升人才隊伍的主要方式。 在為本次科技創新表彰大會做準備工作時,我發現我們獲獎的全是團隊項目,而非單獨表彰某個人,有些項目甚至不能馬上確認唯一的負責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說明團隊合作已經成為企業創新的主流方式。在技術商業化年代,企業擁有幾個杰出的“個人英雄”,不足以成為衡量一個企業創新能力的資本;擁有一個龐大的創新團隊,萬馬奔騰、爭先恐后、你追我趕,形成創新合力,才是一個企業擁有創新生命力的根本表現。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