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占比全球銷售份額的3.6%,到2015年占比達到27%,中國市場規模已經連續7年成為全球第一。這個“第一”固然重要,但是汽車行業并沒有因此而沾沾自喜,由于越來越多地受到交通、環保等因素制約,可持續發展成為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 今年前10個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長達13.8%,遠高于年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給出的6%的預期,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對此回應,今年高增速跟1.6升購置稅減免政策有關,協會認為如果政策得到延續,增速不會那么高,大家猜測該政策可能到今年底就停止了,所以瘋狂地購買。 在購置稅減免政策出臺前,雖然很多企業在去年二季度實施了“官方降價”,但是市場反饋微乎其微,上半年增速僅在1%左右,而利好政策一出,車市便從去年10月開始啟動,至今維持了久違的增長率。 如果在中國車市即將取得第八個全球第一的時候,卻依然停留在“政策市”的水平,這顯然是不正常的。忽高忽低的增長率與政策的連貫和穩定性關系極大,購置稅減免政策不應該戛然而止,而是需要有替代的后續政策,這一政策更應該有利于產業結構的持續調整和優化,鼓勵先進并淘汰落后。 目前,后續政策還沒有明確的消息,對市場造成的影響已經形成,今年的高增長成為定局,明年的市場會怎樣? 來聽聽企業人士怎么說?長安汽車副總裁龔兵認為,如果購置稅延續,明年可能達到6%左右的增長率,如果不能延續,可能是2%到5%之間;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營銷公司總經理高新華則認為,如果政策不能夠延續,明年甚至會出現零增長。 這不是聳人聽聞,因為自主品牌今年的快速增長與購置稅政策有很大的關系,由于排量小、車型更新換代時間短,自主品牌抓住了這一成長機會。 “零增長”是否意味著中國車市又將迎來一次谷底?并不是。如果中國汽車產銷量能夠達到2700萬輛的規模,這對于主要以國內消費為主的汽車行業來說,基本已經達到交通、能源、環保等方面能夠承載的上限了。 今年的增速是13%,中國品牌都在成長。師建華也認為,未來保持2700萬輛的零增長,也是不錯的。 “低價格一定不是出路,只要你的產品好,哪怕價格跟合資品牌一樣都不是問題。”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林杰表示,淘汰落后車型,把財力結構調整好,不盲目上量,這才是未來的發展重點。 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裁劉智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購置稅政策對車市會有短期影響,但是放到中長期來說,其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整體車市發展是由經濟的持續發展來決定的。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整體的豪華車市場會有比較穩健和持續的發展。 產銷規模不可能無限上升,所以短期刺激不等于長期發展。根據消費者需要,提高效率和品質,是汽車供給側改革落地的關鍵步驟。對于今天的中國汽車產業來說,如何面對工業4.0、新能源、互聯網等新技術的發展,才是決定未來走向的戰略性課題。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