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的高端制造業發展又傳喜訊。11月8日,坐落于南沙黃閣的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動工后首次邀媒體參觀,并對外通報了建造進度。據了解,該生產線五大車間已進入主體鋼構的施工階段,目前已完成建筑主體的75%左右。按此進度預計,該生產線最早明年9月即可進行試生產。 據了解,作為南沙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支撐項目,該生產線將會成為豐田最先進的生產線,并有望“達到豐田全球NO.1生產水平”。建成后,前期年產可達10萬輛,未來根據需要可快速擴充至年產22萬輛。屆時,廣汽豐田總產能可達到每年60萬輛,并將進一步推進南沙汽車產業的優化升級。 車間主體建筑完成75% 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于今年3月正式動工。按照規劃,第三生產線占地面積約為96萬平方米,毗鄰第一、第二生產線,距離約為2.5公里。 “廣汽豐田今年的產銷規模預計達到43萬,而原有的第一、第二生產線設計的產能僅為38萬。因此,作為廣汽豐田實踐中小型車戰略的重要支撐,以及確保中期規劃達成的重要保障,第三生產線的建造勢在必行。”廣汽豐田相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來到第三生產線的建設現場,了解該項目的建設情況。與規劃圖相比,盡管四周的環境仍黃土裸露,但幾個建筑的主體鋼構已經完成大半,并連成一片,從中可大概看出這個“豐田全球最先進工廠”的大致輪廓。記者觀察發現,其中有2個建筑已經基本完成了頂層面板鋼構的搭建。 廣汽豐田工廠企劃室郭強對記者表示,正在建設的建筑為工程首期,占地面積達16萬平方米。與其他兩條生產線一樣,該生產線共分成五大車間,分別是沖壓車間、焊接車間、涂裝車間、成型車間和總裝車間。而在車間建筑后面,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的廣汽豐田研究中心也正在建造中,目前主體鋼構已搭建完畢。 “這個項目得到了省、市、區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南沙區政府在此前的土地平整、規劃建設等方面開辟了綠色通道,大大加速了第三生產線建設項目的落地。”廣汽豐田工廠長助理兼車體部部長何偉強向記者介紹,“目前,第三生產線整體建設正在按進度穩步推進,幾個車間建筑的主體部分已經完成了75%左右,預計在春節前完工。此后,我們將推進車間內生產線設備的安裝建設工作,預計最早明年9月可進行試生產。” 年產10萬輛可擴充至22萬輛 “第三生產線將會成為豐田在海外的‘模范工廠’,并力爭‘達到豐田全球NO.1生產水平’。”廣汽豐田副總經理兼副廠長王宣禮對記者表示,比起現在兩條生產線58%的自動化率,新生產線在建成后將更加“智能”,自動化率達到96%左右。同時,新生產線還可以對車輛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實時監控,發生任何問題均可即時解決,使生產車輛的不良率降到零。 根據原來兩條生產線運營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新生產線還將通過活用現有設備、規劃合理布局,應用有序的部品物流線路,使投產初期設備的運行效率達到96%,達成豐田全球頂級生產水平。而單位產值會在現有基礎上,提升41%。 據了解,第三生產線將按照中高級車的品質標準生產小型車,并采用最適合小型車生產的廠房設計。同時,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將通過提升設備集約化,在保障生產產品高品質的前提下,實現工時降低及生產使用空間減少。“屆時,車輛的生產工時將降低40%,生產使用空間將減少27%。”王宣禮說。 他還介紹稱,建成后的第三生產線將以年產10萬輛為開端,未來根據需要可快速擴充至年產22萬輛。屆時,廣汽豐田總產能可達到每年60萬臺,預計每年可為廣州市及南沙區貢獻近300億元新增工業產值,以及增加50億元稅收。 延伸 豐田新廠助推南沙汽車配套產業集聚 隨著“豐田全球最先進工廠”——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宣布明年正式投產,南沙先進制造業發展有望再添一個強力“助推器”。 當前,國家正在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中國制造2025戰略”。為了對接國家戰略要求,南沙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多項舉措,推進先進制造業的持續發展。 據了解,目前,南沙已經形成了以廣汽豐田汽車為龍頭,包括廣汽豐田發動機等40多家配套零部件制造和服務企業在內的汽車產業集群。去年全年,南沙汽車產量為40.35萬輛,產值近850億元。 不過,記者了解到,廣汽豐田的第一、第二生產線,建設時間已有10年之久。期間,雖然其智能化、自動化程度也有所優化提升,但在“工業4.0”越來越受重視的今天,“舊貌”終究難以換來“新顏”。因此,“龍頭”的新廠再建,并帶來一系列的世界最先進水準的設備技術,對于南沙先進制造業的提升意義重大。 同時,記者還注意到,在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和第一、第二生產線之間,10多家配套的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聚集。這也是廣汽豐田在南沙12年的發展歷程中,所起到的“產業聚集作用”。可以預料,在明年廣汽豐田的產能進一步擴大后,不僅這些配套零部件企業將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升級,更多的相關產業也將聚集于此,從而在南沙形成一個產業鏈更完備、競爭優勢更突出的汽車產業集群。 據了解,新的廣汽豐田研發中心也將建于第三生產線工廠旁。研發中心將承擔新車型導入推進、試制、實驗、認證、零部件國產化技術對應及成本遞減等工作,并將在自主開發方面開展積極的探索。新的科研力量,也必將為“智能制造”提供新的動力。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