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自動駕駛,人們往往會首先想到私家車,但這次我們關注的焦點不再局限于私家車,而是通勤巴士的自動駕駛化。
Navya無人駕駛通勤巴士 今天的主角就是這家名為Navya的法國初創公司,到目前為止它已經募集了3400萬美元,用于自動駕駛通勤巴士項目團隊的組建,技術研發和運營銷售。這輪融資,背后主要的“金主”是兩家在該領域有戰略規劃的公司:一家是公共交通提供商Keolis,另一家則是汽車零部件巨頭法雷奧。此外,來自卡塔爾的投行Group8也參與了本輪融資。 此前Navya并沒有公布其具體市值,但根據Funderbeam的預測,經過本輪融資后,Navya的市值很有可能將達到2.22億美元。據悉,在此之前,Navya已經從Gravitation, CapDecisif和Robolution Capital等法國投資機構中募集了近450萬美元。 Keolis與法雷奧這兩家公司已經在自動駕駛領域有所涉足,Keolis作為與各個市政府合作的公共交通提供商,智能交通早已提上日程,在未來勢必需要通過自動駕駛通勤巴士來為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出行體驗。而法雷奧最近也在美國加州獲得了無人駕駛路測許可,對法雷奧而言,參與生產制造自動駕駛汽車勢在必行。 經過近10年的研發,Navya在2015年10月推出了其旗艦車型 – Arma,一臺可以同時搭載15名乘客的純電動自動駕駛通勤巴士,其最高時速可達45公里/小時。目前,Navya已經參與法國里昂(Lyon)的多項公共交通戰略,旗下自動駕駛通勤巴士已在當地開始運營。未來,Navya也將聯合Group8,在中東地區推廣和發展自動駕駛通勤巴士。 為了滿足政府人員,上班族以及學生群體對“點對點公共交通”的需求,Navya表示今年的目標是到年底為止,讓30輛Arma上路運營。 上述需求可以讓Navya的自動駕駛通勤巴士得到發展,并且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然而,事實上不僅僅只有這些需求的存在,自動駕駛通勤巴士發展的背后還有更多的戰略因素在推動著需求的提升。 今年夏天,我們已經看到基于IBM Watson認知學習平臺打造的Olli,奔馳已經參與試水了自動駕駛通勤巴士的項目,各自推出了旗下的自動駕駛通勤巴士的原型車。同時,來自俄羅斯的搜索引擎巨頭Yandex表示也要參與制造自動駕駛通勤巴士。 毫無疑問,更多的競爭可以帶給市場更多的活力,促進技術的不斷進步。同時,像Navya這樣的初創公司也可以在這樣一股市場浪潮中通過找尋更多的戰略融資,得到長足的發展。 Navya創始人兼總裁克里斯多夫.撒佩特(Christophe Sapet)在一次演講中說道: “如今效率就是一切,盡快完成預定的產銷目標可以大大提升之前融資的運作效率,增強對自動駕駛有意向的投資者們的信心,同時加速公司的發展。為了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從兩方面考慮選出了最適合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一方面,我們需要與大型的汽車產業供應商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來保持我們在采購投入方面的高效率與競爭力;另一方面,我們需要關注Arma的國際化,強化各國間的交流合作,推進國際布局。”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