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普遍認為,移動互聯時代將為汽車產業帶來顛覆性的技術革命,甚至會重構汽車產業生態,但并不會顛覆、取代傳統零部件企業,反而會在很多層面強化傳統零部件企業的實力,零部件企業要以積極開放的思維迎接互聯時代帶來的變化。
話題一: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會給傳統零部件行業帶來哪些機會和挑戰? 付于武:從未來的技術發展看,毫無疑問,電驅動、智能化、互聯互通將成為汽車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伴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一些新生的零部件企業誕生機會將增加,汽車產業鏈條會拉長,創新鏈會不斷豐富,產業界融合需求比以前更強烈。 跨界發展將會成為這一階段汽車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產業間的壁壘、界限會越來越模糊。汽車制造技術、材料應用、生產方式都會發生較大變化。 移動互聯帶來的變化將體現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比如,隨著采購、生產經營中智能化管理的應用,用戶對產品的個性化需求將更容易得到滿足。當然,這也對零部件企業如何更快、更好地配合整車開發需求提出挑戰。 移動互聯也為很多企業在細分領域實現跨越式超越提供了可能。現今汽車模塊化發展的趨勢,對汽車零部件企業的資源、技術整合能力、反應力要求更高。如果能夠借助移動互聯的大數據,搜集整合各種數據,國內的零部件企業更容易實現跨越式超越。 何照丹: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影響,不僅體現在信息創造、存儲以及傳播的多樣和快速,更重要的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們的理念和思想以及行為。對企業而言,移動互聯時代將直接影響企業的戰略和經營以及文化。尤其對傳統汽車零部件企業而言,影響更是全面且深入的,既有諸多利好更面臨巨大挑戰。 比如,我們都知道一個企業在競爭中要保持其核心競爭力,但現實情況是,在產業發展的技術革命過程中,很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很可能本身就成為行業轉型的阻力,或者技術變革中的顛覆對象。企業都希望基業長青,但在今天很多企業傳統的產業結構可能面臨重構的挑戰,新的競爭對手并不是提供同類品或替代品,而是擁有相同資源(比如人力資源)的跨行業者(他只需要搶奪你的資源而非市場)。整體而言,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統零部件企業從戰略定位、戰略的取舍,以及支撐整體戰略的各個子戰略和運營都需要做調整以適應新的發展。 話題二:移動互聯網時代會對傳統零部件企業帶來哪些具體改變? 何照丹:對于企業而言,互聯網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就是產品更新迭代的周期更短。借助移動互聯平臺,企業可以直接了解用戶需求和偏好以及問題反饋,原來需要12個月甚至18個月完成產品的更新迭代,現在1~3個月內就可以及時更新完成,企業可以快速搶占市場。對于那些需要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的企業而言,互聯網可以大大壓縮營銷環節費用,從而減少庫存以及資金占用量等,使得公司實現輕資產運營。 移動互聯核心經營理念仍然是為客戶創造價值,但其商業模式卻大多是免費的或者與用戶的利益交換,尤其是Google的商業模式更是如此。移動互聯的經營模式創造了新的需求。以航盛自身為例,航盛專門成立了航盛車云技術有限公司,專門獨立開展車聯網運營業務,它不再像航盛的傳統業務做車聯網硬件終端,也不像傳統Telematics 業務包月收費,而采用全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這也為航盛的轉型升級探索經驗。 付于武:從技術層面看,隨著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技術的推廣,激光攝像頭、傳感器、雷達等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很多跨界的新生企業會涌入進來,部分企業產品被新技術替代的傳統零部件企業將面臨轉型和被淘汰的挑戰。 戴一凡:“互聯網+”時代對傳統零部件制造企業的影響將體現在制造環節、產品本身和售后市場三個層面。 在制造環節,主要體現在生產裝備的智能化,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智能化等。而在產品本身的性能提升上,在很多汽車電子產品上會表現更加明顯。比如發動機電控單元,變速器的換擋控制策略等,以往只是基于汽車本身狀況進行開發設計,而未來這些零部件產品上將會涵蓋更多信息,比如前方道路狀況等。在“互聯網+”的過程中,很多汽車電子產品上的技術含量會更高。 目前,移動互聯在汽車售后市場的影響更為明顯,也是國內零部件企業做得相對好的一個領域。不過,在制造環節和產品層面,國內零部件企業在應用移動互聯技術方面,與國外同行的差距很大。 話題三:在“互聯網+”的過程中,傳統零部件企業的主導地位會被IT企業取代嗎? 何照丹:不會。以IT行業為例,Wintel(Windows+Intel,即微軟與英特爾的商業聯盟)的長盛不衰,并不是Cisco取代Wintel,相反,卻是Cisco 強化了Wintel的霸主地位,同樣,并不是Google取代Cisco,而是Google 強化了Cisco的霸主地位,而Wintel 面臨的真正威脅,來自于以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為主的個人娛樂和隨時辦公的便利性和移動性。故此,大致可以看出,在“互聯網+”的過程中,IT企業并不會取代汽車傳統零部件企業的主導地位,而是強化了傳統零部件企業的基礎作用。 但我們也要看到,IT行業與汽車行業的融合,可能會基于傳統零部件催生出新興行業,如果傳統零部件企業不能保持敏銳的行業感知度,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付于武:在“互聯網+”時代,顛覆與取代并不是行業發展最好的選擇,我們更期待擁抱與合作。相反,這是一個技術、知識、市場高度外延的時代,在這一階段,產學研的跨界合作、協同創新仍是最重要的。互聯網的思維在產品開發、管理上都是傳統制造企業可以借鑒的,傳統零部件企業要以更開放的思維迎接時代變化。 實體經濟的地位并不會因為“互聯網+”而被否定或者削弱。對于IT企業,實體經濟仍是他們不熟悉的,而且其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這個平臺。 戴一凡:不可否認,近年來谷歌、蘋果這些企業表現出了強大的信息技術實力,但汽車不同于手機等一般消費品,汽車身上承載著安全、環保等很多社會責任,在很多關系到汽車安全性能方面,傳統汽車企業、零部件企業很難被取代。隨著汽車開發中的模塊化、平臺化發展趨勢,對零部件企業的整合力和專業化水平要求越來越高,這并不是谷歌、蘋果等企業所擅長的,因此雙方的關系將更多體現在合作上。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