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行業再次受到政策青睞。發改委在最新召開的發布會上明確表態,將從擴大機器人市場消費等四個方面支持產業發展。而今年5月出臺的《中國制造2025》,明確提出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三個10年規劃,將機器人產業列入重點戰略。另外,《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已經完成初稿,有望年底前發布。 中國穩居機器人全球第一大消費國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為25萬臺,同比增長27%,汽車、電子、金屬等應用領域仍然是機器人最大的市場占有領域。中國市場方面,2014年總銷量達到5.6萬臺,穩居全球第一大市場的位置。其中進口機器人銷量為4萬臺,同比增長47%;國產機器人銷量為1.6萬臺,同比增長77%。中國在去年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今年11月,全球機器人大會也將在我國召開。對于我國機器人產業的迅速發展,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用三句話來評價。 劉瑞:第一,突飛猛進,從一個沒有機器人的國家變成了世界上第一大機器人擁有國。第二,市場應用前景廣闊,中國大量的工作場所等待機器人的替代。第三,核心制造、核心技術還有待于突破,我們有一些東西還要大量依靠進口,這說明我們的瓶頸還存在。 五年內有望帶動3000億零部件市場 盡管我國已經是機器人的最大消費國,但關鍵零部件主要掌握在全球機器人四大家族,ABB、安川、發那科和德國KUKA(讀“庫卡”),占市場份額超過50%。為了加快高端裝備國產化步伐,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都在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對核心零部件研制和應用示范進行重點扶持。有專家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擁有30萬臺機器人,機器人及系統產值約1000億元,有望帶動3000億元零部件市場。在中國電子學會秘書長徐曉蘭看來,未來國產機器人在核心部件領域有望迎來發展機遇。 徐曉蘭:未來發展的機遇之一是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通過一些組合拳的方式會讓我們的核心技術得到突破,特別是一些核心的部件也能夠得到解決,這可能是未來讓我國擺脫嚴重依賴進口的很重要途徑。同時,之前一些核心技術和生產的脫節主要在于我們的創新鏈和產業鏈脫節,現在有更多的機制和體制來促進科研,將會使其更好的轉化為生產力。 刺激更多市場主體進入萬億新藍海 中國的機器人市場之所以迎來迅猛的增長勢頭,國際機器人學聯合會說,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的機器人密度仍然相對較低。在中國,每1萬名工廠工人僅擁有約30個機器人,而德國的機器人密度是中國的10倍。而實業界已經在規劃機器人替代的戰略,上個月,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曾公開表示:“今后萬科40%的人是機器人。”對此,業內人士分析,中國機器人市場將迅速發展到萬億數量級,“蛋糕做大”的同時,將會刺激更多市場主體進入這一新的藍海行業。 地方“機器人熱”要引導 不一哄而上 面對這樣一個“大蛋糕”,各個地方政府紛紛“摩拳擦掌”,想要分得一杯羹。用一位機器人企業人士的話說,到各地考察,一聽是做機器人的,地方政府會十分熱情。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建和在建的工業機器人產業園近40家。發改委在最新表態中也提及,目前國內確實有一點“機器人熱”,許多地方都看好機器人發展的前景,希望把機器人作為一個發展的重點。對于地方和企業的這種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加以保護和引導。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指出,從數量上來看,基于中國人口及國土現狀,40家機器人園區并不算多。不過,各地機器人產業發展,關鍵還是要由市場來主導。 趙曉:工業機器人需要一定的工業基礎,一個省份是否具有條件值得探討。地方政府有的時候不講經濟效益,不完全由市場驅動。一些省沒有條件也要上(項目),就會導致資源誤配置,但如果完全由市場主導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