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工廠在中國:我國工業機器人比例約為千分之三 中國已成為工業機器人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現在很多大公司都有引進機器人這個計劃,包括富士康、創維等,而且很多公司都在投資研發生產線,來頂替工人。” “一方面中國的需要比較多,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工業機器人被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國外發達國家也已經大面積使用工業機器人,中國還是有很大差距,比如國外一百個工人里面,可能有三臺機器人,但我們國家可能一千個人里面只有三臺機器人。”吳新宇說。 能否大規模發展,與人力成本有關 英國《經濟學家》雜志稱,“第三次工業革命”正在進行中,那就是制造業的數字革命。這里的“第三次”簡單地說,是指工廠的“無人化”與“批量定制。 “我國推廣無人工廠也是一個逐步地過程。”吳新宇認為,中國的人力成本和國外比上漲了很多,未來我們的無人工廠需求很大,但是和國外還是有一定差距。 他認為,工業機器人會大量進入一些工廠里面,會取代百分之二三十的工人,會解放大量的勞動力,進入服務行業等其他行業,這是我國近幾年來的目標。 但是未來能否大面積使用無人工廠,這與人力成本有關。“如果工業機器人的價格能頂替一個工人一年半的工資,可能很多工廠就會買,如果人力成本還是要上漲,有這個趨勢的話,我想,未來采用工業機器人的工廠還是比較多的。如果人力成本到了日本、歐洲那種狀態,估計我們所暢想的無人工廠也會越來越多。”吳新宇說。 廣東省自動化學會理事長劉奕華分析指出,“無人工廠”使用機器人生產,雖然先期投入資金很大,但長期效益比人工劃算;而且產品質量更有保障,可減少人為質量問題。“不過,現在的機器人技術在精細加工環節,以及機器與機器之間的過渡中間環節,技術實施有所欠缺,這都是未來努力的方向。”劉奕華說。 企業家說:把單調重復的工作交給機器人 2011年,富士康掌門人郭臺銘公開表示,富士康將以日產千臺的速度制造30萬臺機器人,用于單調、危險性強的工作,提高公司的自動化水平和生產效率。在設立基地進行研發和生產機器人的同時,希望到2014年裝配100萬臺機械臂,在5到10年內看到首批完全自動化的工廠。 近兩年,在不同的場合,郭臺銘都在強調自動化的重要性,用他的話來說,把單調重復的工作交給機器人,這是中國制造業向世界發出的一個信號,中國要成為“制造業王國”,成敗之舉在于把“人口紅利”變為“頭腦紅利”。 但是,有業內人士分析,盡管郭臺銘期待未來以自動化應對不斷上漲的薪酬標準帶來的成本壓力和日益激烈的產品競爭,但在短期業績下滑的年景下,研制和應用機器人的成本約束、工序需求和經營風險,成為三年“百萬機器人”計劃的牽絆。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