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沒有換掉我,而是讓我想在佛山落戶了。”兩年前,彭成陽成為佛山電梯廠商珠江中富第一個機器人操作工,與機器人的“對話”讓他的工資大漲。 機器人與人的對話,同時也在工廠層面展開,在珠三角另一制造大市東莞,廣東長盈精密公司總經理任項生正在打造該市第一家無人工廠。 在制造業工廠外,一群年輕的機器人廠商正在崛起,并走向長三角乃至國外。最近,“80后”的佛山艾樂博機器人創始人農百樂正在準備飛往越南,其企業剛剛出口了第一批沖壓機器人。 在產業鏈上游,機器人研發者們快速入場。在距離白云機場幾十公里外的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管貽生走出教室,前往其在佛山高新區內創立的機器人企業。這位機器人領域的權威學者,正期盼迎來一個創業春天。 這場大潮中,從一線工人到工廠管理者,從機器人廠商到技術研發者,機器人與人的對話正在全面展開,這一切似乎并不能用“機器換人”的流行表述來簡單概括。 在智能化機器人生產線上,人與機器人是一種互補關系,兩者相輔相成。 工人迎接“新工友” 結緣機器人工資漲了3倍多 彭成陽是湖南人,中學畢業就出門打工,在成為機器人的“工友”前,他收入雖然不算低,但他完全沒想到,伴隨著這臺機器人融入整個企業的電梯生產,他本人將迎來職業生涯里一次個人價值的大提升。 藍黃色的火花從焊接機器人的探頭上飄揚而起,映在彭成陽的護目鏡上,這是他看了兩年的獨特“風景”。 兩年前的5月,位于佛山高新區的知名電梯廠商珠江中富在當地業界率先引進焊接機器人,加工電梯底盤。這個嘗鮮之舉,當時在業界轟動一時。 此前,生于1985年的彭成陽,已是廠里的焊工熟手。他完全沒有想到,伴隨著這臺機器人融入整個企業的電梯生產,他本人將迎來職業生涯里一次個人價值的大提升。 “我們重視人才,現在彭成陽工資相比以前漲了3倍多。”珠江中富生產部經理范金萍沒有向記者透露具體數字,但她補充,“比我本人還要高”。 彭成陽是湖南人,中學畢業就出門打工,在成為機器人的“伙伴”前,他的收入雖然不算低,但從沒想過在佛山安家。而兩年后,他已考慮在佛山高新區買房。 作為生產管理者,范金萍樂于見到工人漲工資,在她看來,彭成陽的高工資十分合理。 機器人焊接探頭的運動必須依靠軟件程序設定,僅僅完成上底盤的全部運動,就有2600多個步驟,而下底盤也有非常繁多的步驟,全部需要操作者記憶。“我記了兩個月,邊記邊練,最后才完全跟得上生產需求。”彭成陽說。
現在,珠江中富又引進了多臺機器人,包括折彎、沖壓以及一臺新的焊接機器人,全面加速生產自動化。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