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研發者投身創業潮 機器人專家的“春天”到了 同樣投身機器人創業潮的管貽生,為更多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一名教授。作為在日本、加拿大留學并工作多年的機器人專家,他感嘆,回國創辦機器人企業的“春天”到了。 與南開大學金融專業出身的農百樂不同,同樣投身機器人創業潮的管貽生在擔任佛山博文機器人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的同時,為更多人所熟知的身份,是廣東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的一名教授,并且是廣東工業大學“百人計劃”特聘教授引進人才。 這位工業自動化領域的資深學者,此前專注于高校內科研教學,如今則要每周至少3次往返于廣州與佛山高新區之間。管貽生創辦的博文機器人注冊于2014年11月,他本人就是這家企業最重要的技術來源。 管貽生在日本、加拿大有多年海外留學和企業任職經歷,“回國前就有創辦機器人企業的想法,但之前市場還不成熟,現在時機已經到來”。 博文機器人公司最與眾不同的技術是模塊化機器人,“這項技術在國際上也很有特色,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管貽生說,目前珠三角機器人企業的產品技術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目前,國內多數機器人系統針對特定的適用場合開發,往往只有一種主要功能和固定構型,在管貽生看來,“擴展性、重構性和低成本是機器人新系統開發中的重要目標。因此,模塊化是當前機器人研發中的一個新趨勢。”他說,模塊化能夠簡化機器人設計、制造和維護,縮短設計周期,降低研制成本。 目前,博文機器人正在加快產品市場化。除了工業機器人外,他還計劃進入教育、家庭娛樂機器人領域。 趨勢 廣東多地同步發力機器人產業 不走招商老路 更重技術研發 今年7月初,省科技廳對2014年度省前沿與關鍵技術創新專項資金(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進行了公示,對分別位于東莞、佛山的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各擬撥經費1000萬元。兩大機器人研究載體,在所有公布項目中擬撥經費最高。其中,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于5月底在佛山順德揭牌啟動,將針對目前國內在機器人關鍵技術及核心零部件上的短板,進行重點攻關突破。 不只是佛山,去年以來,珠三角各地布局機器人項目、推動產業集群化步伐紛紛加速,但與過去依靠招商引資、引入生產基地的做法不同的是,各地普遍對機器人技術研發環節表現出更鮮明的重視態度,使制造與研發呈現高度同步發展的軌跡。 在深圳,去年該市機器人企業已達237家,產業總產值480億元。當地以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為主的、與機器人產業重點相關的實驗室和工程實驗室、機器人孵化器和產業研資產業聯盟已達10余個。 與深圳相近,廣州機器人產業也已較為成熟。廣州開發區是廣州機器人制造和智能裝備產業的聚集區,去年已集聚48家智能裝備企業,其中機器人制造領域擁有廣州數控、啟帆、粵研等一批知名企業。 “如果機器人產業發展又重復走招商引資的老路,不會有世界影響力的機器人民族品牌出現。所以一定要尋找有世界一流潛質的機器人企業創業家。”東莞松山湖科教局局長鄧國軍說。 觀察眼 從“機器換人”到“機器升華人” 談及機器人應用,“機器換人”是一個常見的說法。對苦于人力成本的企業家來說,機器人能頂替多少工人,確是一個重要指標。但在記者看來,政府要比企業的視野更加寬廣。除了“換人”,機器人經濟還有同樣重要的“升華人”效應。 廣州市經貿委一位負責人也曾表示,“機器換人”只是一個工作上的概念,意圖不在于用機器完全代替人來解決勞動力,用機器進行智能化控制,比用人來進行控制更加科學。 本質上,機器人代表著一種生產工具乃至生產方式的躍遷。在應用端,機器人在頂替大量人力崗位的同時,也呼喚與其匹配的新的生產者、管理者。在生產研發端,機器人本身正在匯集著大量財富、技術,也必然將培養、吸引一批新的經營者、研發者,乃至相關產業鏈的技術服務人員。 機器替代了人,人怎么辦?這也是機器人應用引發的一個話題。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在佛山的一次演講中提出,“機器換人”是不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機器升華人”,因為機器人生產效果的好壞,取決于背后給它設定程序的人。 他還提出,機器人是一個巨大的行業,圍繞機器人會產生一大批“碼農”。隨著過去制造業的廉價勞動力紅利消失,智能制造的腦力紅利正在興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參照以往其他產業的經驗,新興產業的人力同時也往往是緊缺資源。很多地區的人力補充,往往落后于真實的市場需求。“機器升華人”即將成為市場上的必然現象,圍繞這波紅利,新的區域競爭將必然掀起。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