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結合 那么,現在的問題是,在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參與進來后,怎么讓SBRH打造成為孫正義口中的“全球第一的機器人公司”呢? 有分析稱,富士康的參與,是為了讓機器人對外售賣的價格更低,成為人們普遍能“買得起”的一類產品。 “作為Pepper的代工廠商,富士康的入局也許并不意外。”分析引用了《日本經濟新聞》的消息,“日本軟銀及其SBRH希望在今年夏季開始,在日本本土約2700家軟銀線下實體店鋪和電商渠道向普通消費者銷售這款機器人。通過與富士康的結盟,SBRH可以獲得穩定的最多2000臺的月產量和較低的制造成本,從而解決此前做賠本買賣的窘境”。 軟銀的一位高層對媒體透露,軟銀賣光機器人,還是得不到太多利潤,但其仍能通過其他途徑獲得利潤,“模式在于,用戶需要支付每月3700元新臺幣的上網月租費,即程序運用的下載消費”。 “三方結合的想象空間很大。”上述券商分析師對記者坦言,首先,孫正義有人脈、有資源,能搞定資本、技術等一大堆事,且通過軟銀,可讓機器人接入未來的電信網絡中,實現與物聯網的互聯互通;其次,就郭臺銘來說,富士康代工廠的最大作用,就是量販式生產,這也意味著多方成本的降低,更顯著的作用是,能幫助SBRH打開中國臺灣及其他地方的市場,增加機器人產業的推廣速度;對于阿里巴巴來說,其早已不是一家純粹的電商公司,在很多技術領域,如大數據、云計算等,都能為機器人提供很多關鍵支撐。 對此,有觀點認為,未來的機器人,將變得更加聰明,甚至可能具備人類的感知、思維和智慧等能力。 “阿里智能平臺將在機器視覺、語音解析、家庭智能控制、智能網絡安全等方面,與SBRH建立研究合作與溝通機制,促進智能家庭在基礎技術方面的積累和擴展。”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表示。 也有分析人士稱,孫正義想用機器人讓日本經濟重回第一的同時,不會忘記中國,“因為,在消費機器人領域,中國與全球發達國家處于同一起跑線,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如同消費產業的一盞明燈,未來中國在消費機器人領域引領潮流的可能性更大,阿里電商平臺的營銷渠道將是重要的消費出口”。 隱憂猶存 但一位曾在“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工作的互聯網資深人士對記者提醒,“以他們宣傳的智能機器人來看,至少在中國家庭,可接受度并不高”。 有媒體分析,盡管大多數人能接受機器人,但最終多半會淪為玩具,“畢竟在大多數地方,養個機器人服務員的成本要遠遠高于雇個實實在在的人”。 “一個產業的發展,總離不開市場。”上述券商分析師說,“市場潛力存在無疑。但在細分領域,Pepper能否成為市場關注的產品,值得大家后續觀察。現在就下肯定性的結論,可能還比較早。”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這次將觸角伸向的是以日本市場占主導的仿人形機器人領域,屬于高精尖的機器人領域,這距離國內市場還比較遠。 還有一點可能讓很多人對機器人望而卻步——安全性。關于這一點,案例已經出現了。 今年7月2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德國大眾位于卡塞爾附近的一家工廠發生一起悲劇,一名技術人員因突遭機器人攻擊不幸喪生。 這名不幸身亡的技術人員今年21歲,是一位外部承包商,事發時正與同事一起安裝機器人,但機器人突然抓住他的胸部,然后使勁壓在一塊鐵板上。 據悉,檢察機關已就此事展開調查。報道稱,在西方國家的工廠,極少會發生與機器人有關的死亡事件,原因就是機器人會被放在安全籠的后面,以避免它們與人類意外接觸。但在這起悲劇中,那名技術人員事發時正好站在安全籠里面。第二名技術人員由于在籠子外面,沒有受到任何傷害。 事實上,比爾·蓋茨、霍金、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三人都曾公開表達過對于人工智能可能會威脅人類的擔憂,呼吁人們要對人工智能持謹慎態度。 “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駕馭,機器能夠為人類造福,但如果若干年后,機器發展得足夠智能,就將成為人類的心頭大患。” 比爾·蓋茨說。 霍金稱:“人工智能計算機可能在接下來的100年之內就將人類取而代之。如果這樣的事情成為了現實,我們必須確保計算機和我們站在同一戰線上。我們的未來是一場不斷增長的科技力量與人類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間的競爭。” 馬斯克說,“我們的人工智能系統,必須按照我們的意愿工作。不受控制的人工智能可能比核武器更危險。” 7月2日,彭博社透露,馬斯克籌了1000萬美元用來研發懂得“倫理道德”的機器人,以確保他們不會毀滅人類。今年1月,馬斯克將這1000萬美元資金交給未來生命研究所,其中700萬美元是馬斯克自掏腰包,其他均來自公開慈善項目組織。 未來生命研究所負責人馬克斯·泰格馬克表示:“目前為止,所有投資都是確保系統更加智能化,這是首次有投資被用于限制智能化。” “人工智能好與壞,目前還沒有權威的認定。但上述事件說明,安全將成為未來機器人產業發展一個重要的前提。”上述券商分析師說。 產業風口 拋開爭議,中國的機器人產業確實已站在了產業發展的“風口”。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各地從財政、稅收和融資等各個方面減輕企業負擔,推進實施企業“機器換人”,以此來推動制造業升級換代乃至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比如,杭州“對實施工廠物聯網(“機器換人”的主要形式)項目的企業,將按照項目實際投入的25%給予資助”。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國家安監總局近日公布“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專項行動方案:到2018年6月底,將實現高危作業場所作業人員減少30%以上。 此外,為從根本上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國家安全監管總局決定在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危險化學品和煙花爆竹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科技強安專項行動。 國信證券分析師表示,政策暖風助力機器人騰飛,從今年政府報告提出“中國制造2025”,到各部委印發有關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文件通知,同時地方政府大力投資,國內產業園數量再攀新高,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廣闊。 “對于中國來說,機器人產業是未來發展不可忽視的市場。”丹麥優傲機器人CEO恩里克·克羅格·艾佛森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將加大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力度,不斷推陳出新,因為市場需求非常大。” 艾佛森甚至不厭其煩地對記者強調,“在中國及全球,我們都看到了這種趨勢,就是越來越多地依賴于高科技的自動化,越來越多地使用機器人應用到一些新型的工業自動化操作過程當中去。” “機器人行業的增長速度非常高。從人機協作這塊機器人來看,還是一個非常新的領域,所以它更釋放出一種強勢增長的信號。所以,我相信,中國市場在這方面的潛力是非常大的。”艾佛森稱。 據了解,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即每1萬名雇傭工人中所擁有的多功能機器人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自動化的基本標桿。 目前,可查的數據顯示,以中國一億制造業產業工人總數計算,預計到2020年,達到目前世界發達國家機器人裝機密度中等水平,如意大利150臺/萬人,中國需增加機器人裝機量130萬臺;預計到2030年,達到目前世界發達國家機器人裝機密度先進水平,如德國250臺/萬人,中國需增加機器人裝機量250萬臺。而現狀是,中國每萬名產業工人所擁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不足國際平均水平的一半。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