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內認為,按照“中國制造2025”對汽車行業的要求,既要加大力度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要做好傳統內燃機汽車的節能減排工作,并將電子信 息技術廣泛應用在汽車上,以信息化手段促進汽車工業發展。李克強總理近日在一次會議上指出,“‘中國制造2025’,用的是 ‘MadeinChina2025’,其實‘Manufacture’(制造業)更加合適”。中國制造的核心,應該是主打“中國裝備”。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汽車產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1300萬輛,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和消費大國,現在的 產銷規模超過2000萬輛。但是長期以來我國汽車制造的核心技術,包括動力總成及其他關鍵零部件制造設備、車身制造與總裝設備、新能源汽車發展所需裝備, 基本上均依賴發達國家和地區提供。有關人士指出,目前我國汽車裝備制造業雖已步入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相結合的階段,但與我國汽車行業迅速發展的需求相比, 仍然有很大的不足。另一方面,我國汽車年出口不足100萬輛,在全球汽車工業里不值一提,更不用說在海外建設成規模、成體系的生產基地,帶動裝備出口了。 上述人士指出,我國產銷量排名前五的整車企業所用的生產裝備90%以上都是進口,汽車裝備制造對外技術依存度達70%以上。汽車沖壓、焊接、涂 裝、總裝使用的主要是進口加工設備,柔性沖壓自動生產線等裝備與國外相比還有較大差距,零部件高效精沖設備仍需大量進口;涂裝設備、總裝設備、焊接設備的 本土化率只有20%左右,其中B級及以上中高檔轎車所用設備基本為進口。國內個別廠家能夠提供涂裝線部分設備,但高端涂裝設備基本依賴進口,轎車焊接裝配 線幾乎全部依靠進口。整車自動裝配線是我國汽車裝備最薄弱的環節。我國汽車產業工業機器人使用密度遠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汽車生產和研發用的高端試驗、檢 測設備,基本依賴進口。 汽車工業是綜合產業,產業鏈長,帶動作用大,包括對裝備制造業發展的帶動,因此汽車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是我國成為世界汽車強國的重要基礎。為 此,2011年有關部門組織實施了《智能制造裝備發展專項》,重點支持智能測控裝置、重大智能成套裝備的研發及示范應用,以及重點領域數字化車間的示范建 設,汽車制造業成為專項支持的重點領域。 我們希望不僅汽車產品要更多地打造自主品牌,汽車生產裝備也要打開自主知識產權的天地,更要努力做到汽車成套生產能力的產業輸出。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