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6日,由中國一汽無錫油泵油嘴研究所(以下簡稱無錫油泵所)牽頭承擔的國家04重大專項——電控共軌柴油噴射系統制造技術與關鍵裝備的研發和應用項目(二期)啟動會在無錫成功召開。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衛明、副調研員蘇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譚建榮,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名譽理事長于成廷,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副院長王德成,機床研究所盛伯浩等領導和專家以及項目承擔單位的負責人參加了啟動會。 該課題自2011年1月開始到2013年12月,項目組一期共研發了9年子課題12臺高精裝備,2014年8月30日,“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管理辦公室組織專家對一期項目進行了驗收。王衛明副司長認為,2014年一期通過驗收,項目組攻克了一大批技術難關,帶動了我國汽車、內燃機和機床行業的創新發展,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把中國的精密制造技術引領比肩世界先進技術的高度,樹立了需求導向、用戶牽引的典范,課題管理創立了“三三制”的管理原則,在全國來說都獨具特色。 然而,作為用來加工內燃機最精密零件的關鍵裝備,一期工程研發的機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無錫泵所朱劍明所長說,一期工程還有以下問題亟待解決,一是設備的可靠性還不能滿足使用要求,二是部分設備滿足不了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的要求,三是部分新功能新技術還不完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四是生產節拍和效率不適應大批量生產的要求。由于資金的限制,當時有些項目并沒有列入一期項目,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高壓共軌系統生產線。因此為了補齊短板,聚焦一期設備的可靠性和精度保持性,提高設備的信息化、自動化和生產效率,由無錫泵所牽頭,聯合國內16家單位向國家申報了二期項目。 二期項目新增加了三臺高精度磨床,它們分別是高精度數控凹圓弧凸輪軸磨床、高精度數控內凹端面磨床和高精度精密偶件數控外圓磨床。高壓共軌系統零部件精度要求極高,如噴油體凹端面平面度要求0.9μm,表面粗糙度Ra=0.05μm;而針閥關鍵部位外圓圓度為0.5μm,圓柱度要求1μm,對磨床精度要求極高,這些磨床目前全部被國外品牌壟斷。 26日上午,課題研討與技術方案評審分三組進行。在精密切削組,汽車工程學會付于武理事長帶領著專家盛伯浩、韓鐳、劉雁、張根保對項目產品進行了質疑,項目承擔單位四川普什寧江機床有限公司、北京工研精機股份有限公司和江南大學的代表進行了答辯。精密磨削組的領導和專家包括于成廷、潭建榮、劉宇凌、楊兆軍、姚俊和陳長年,承擔單位有無錫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北一中型數控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第二機床廠有限公司和江西杰克機床有限公司。特種加工、檢測技術組領導和專家有蘇錚、王德成、朱曉民、吳國興和郭俊杰等,參與單位包括機科發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蘇州電加工機床研究所有限公司、無錫宏申油泵油嘴設備有限公司、上海豐禾精密機械公司以及西安交通大學等。
26日下午,二期項目啟動會開始,代表們匯報了項目總體情況和各子課題情況,各專題組進行了技術總結。譚建榮院士認為,牽頭單位無錫油泵所充分考慮了產學研用的有機結合,整合的很有條理,可以說是04專項的一個典范。一期的設備現在還處于單件樣機階段,要逐步滿足批量生產的技術要求,及早完善方案,可靠性路線要盡快成熟,信息化(機聯網)也要盡早拿出整體方案。 付于武理事長代表汽車行業對工信部和項目組表示感謝,他說如果沒有工信部裝備司的大力支持,沒有無錫油泵所的執著,沒有機床行業的大力協助,就沒有今天這個結果。電控共軌技術一直由國外壟斷,核心技術缺失之痛困擾著整個中國汽車產業。付于武動情地說:“外國人認為我們沒這個研發生產能力,還曾勸我們放棄這方面的努力!可我國的節能減排任務非常繁重,沒有電控共軌技術,沒有自動變速箱技術,到2020年我們汽車百公里5L油的目標和2025年4L的目標就實現不了。汽車制造核心技術何時破局一直以來是我們的心病。”他認為國家04專項使自主電控共軌技術產業化成為可能。 付于武認為,我國政府前不久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比較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十個重點領域包括了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和以前的政策相比,比較符合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電控共軌系統的研發和生產要落地,要盡快實現產業化,互聯網+不可能解決一切問題。 付于武認為,汽車產業和裝備產業必須協同,沒有協同創新,就沒有汽車產業的發展。汽車市場的紅利時代已經過去,如何發展?只有協同創新,實現跨學科跨行業的聯合,才能實現核心技術的突破。無人駕駛、智能駕駛的時代離我們不遠了,可我們連像傳感器等這些基礎零部件都沒有,如何與國外汽車競爭?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必須主動出擊,尋找一切聯合的可能盡快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有發展。 王衛明副司長簡單介紹了一下中國制造2025的情況,他說,中國制造制定了分三步走的目標。第一步到2025年,縮小差距、重點突破,進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到2035年鞏固地位,提升層次,達到德國和日本的制造水平;到建國100周年的時候,我們要創新引領,實現跨越,進入世界制造強國的前列,或者說和美國制造并駕齊驅。中國制造的核心是中國裝備,中國裝備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是互聯網+制造業,是互聯網+裝備。電控共軌系統是節能發動機的重要技術,從而可以推動柴油發動機在乘用車上的應用,04專項下一步的重點是汽車、機床和航空航天領域,他對二期項目很有信心,工信部也會大力支持二期項目的實施。通過一期二斯項目的實施,實現國產裝備對進口裝備的替代,打破跨國公司在內燃機核心技術領域的技術壟斷,做大做強自主共軌系統產業,為節能減排這樣一個國家重大的戰略提供技術保障 朱劍明所長說:“二期項目要求在2018年完成。但我們預計在2016年年底就可完成,到時候會和國外的機床并線生產,建成一條電控共軌系統完整的應用示范生產線,只所以并線生產,因為我們對國產機床完全有這個信心。”在一座嶄新的生產車間內,我們看到一臺臺國外的機床和機器人已經在安裝調試,在機器人另一邊,虛位以待的是規劃好的國產機床安裝區域。 “從2011年工信部決定立項支持‘電控共軌柴油噴射系統制造技術與關鍵裝備的研發及應用’課題到12臺套設備均已滿足考核指標要求,再到二期項目的啟動,回顧這段歷程,我們始終堅信,中國人什么樣的尖端技術都能攻克,我們最缺的不是技術,而是信心。”朱所長說。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