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娃在鍛造爐前 5月的太原,室外氣溫近25℃,大多數市民已經穿著短袖出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記者走進太重集團鍛造分公司鍛壓車間內,滾滾熱浪撲面而來,而工人們全部穿著厚實的防火裝。 頭戴一頂黃色的安全帽、滿身都是黑色的油漬、磨得黑中發亮的手套,穿著一雙厚重的鋼包頭鞋,見到全國勞模“鐵人”邱娃時,他正在一臺5噸電液錘機前不停地鍛壓一塊火紅的鋼錠。 就是這樣,邱娃31年如一日,每天堅守在熊熊的爐火前“打鐵”,至今,他已連續9年被評為太重集團公司勞動模范,2005年、2006年被評為太原市勞動模范;2010年被評為山西省勞模;2013年獲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今年,他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15日,記者跟隨邱娃體驗了一天的勞模生活。 接到新任務休息不忘研究鍛造工藝 太重集團鍛造分公司鍛壓車間施行兩班倒班制,5月15日,鍛錘工部錘機組組長邱娃上二班,原本應該下午4點上班,但3點30分,他已早早到達公司,更換衣服、提前準備,3點50分,邱娃準時出現在工廠車間。“5月12日,我們剛剛接到一個新任務,這次的鍛件將用于國家重點項目。”邱娃介紹說,這批產品的技術工藝要求十分嚴格,而且不允許出現任何差錯。于是,在單位,邱娃總會一遍遍地查看圖紙,用尺子反復校對尺寸,仔細算料。 5月13日凌晨1點多,邱娃騎著電動車回到家。按照公司上班制度,今天早晨,應該是他的休息時間,但邱娃一早就起床了,他心里還惦記著這次接到的新任務。“如果在加工軸類鍛件時,將材料相同、尺寸一致的產品一起放入爐中合鍛成型,可以同時鍛造出幾件或十幾件鍛件,再用帶鋸床鋸下來,不用剁刀,省時又省料。”邱娃說。之前,他們也曾采用這樣的工藝進行鍛造,一批活兒下來,節約了近3噸的原材料,還節約了價值5萬多元的煤氣費。 節約原材料余量從15厘米縮短至5厘米 外形壯實的邱娃,其實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公司的原材料是企業生產中成本最大的一塊,大約能占到80%以上。”邱娃說,以往的鍛件都是一件一件地鍛造,而且原材料的余量在15厘米左右,無形中對企業造成不小的浪費。 先從改進工藝和工具著手,利用業余時間,邱娃翻閱各類鍛造工藝的書,并立馬向工藝人員提出自己的建議,分公司決定采納他的建議,而且試驗結果也非常好。通過工藝的改造,原材料的余量越來越小,從以前的15厘米左右縮短至5厘米;盡可能地采用合鍛后鋸床鋸切,這種新工藝不但減輕了勞動強度,還減少了生產過程中的料頭和毛刺,做出來的鍛件更漂亮。 雖然只有初中學歷,邱娃就是憑借著一股韌勁,從初級工、中級工做到高級工,如今已被聘為技師。 常年工作在高溫下防火材質的衣服曾被烤爛 如果不是身臨其境,邱娃的工作環境是常人無法想象的。炎熱的夏天,生產現場溫度超過50℃,爐前的溫度更是高達70℃,而邱娃就在距離爐前50厘米的地方工作。 車間現場,聲音非常嘈雜,根本沒辦法用語言溝通,工作人員就發明了溝通手勢:當邱娃大拇指朝下,電液錘便重重地向下擊一次,隨之地面跟著顫動一次;而當他小拇指朝下時,電液錘的敲擊相對變小;與此同時,邱娃還會不停地用卡尺測量著鋼錠的厚度。 為了安全,記者被安排在距離操作現場3米的地方,就已經有強烈的窒息感覺。“鋼錠的鍛壓條件是溫度達到1250℃-1300℃,電液錘的重量是5噸,沖擊力卻達900噸以上,所以我們穿著的工裝都是防火材質的。”邱娃說,即使是這樣,長時間工作在這樣的環境中,身上難免會有一些油漬,而長時間工作在高溫下,衣服有時會被烤爛。 持續的高溫工作,8小時下來,邱娃的臉和眼睛被“烤”得紅紅的,剛剛烘干的汗水,不一會兒又順著流下來,而衣服就像被水泡過一樣,甚至可以擰出水來。 始終堅持每天下班后清理工作現場 晚上12點,下班的鈴聲響起,小組的工人們陸陸續續離開車間。“你看,這些原材料和廢料都需歸位。”邱娃說,這么多年,他始終堅持每天下班后清理工作現場,該歸位的歸位,保證安全通道的順暢,把需要記錄的信息記全,全部安頓好后,已是深夜12點30分,這時邱娃才會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他的老家在山西介休,從1984年12月參加工作以來,工作30多年,擔任組長19年,他從來沒有休過一次探親假,而且每年春節的假期,他大多也一直堅守在崗位上。”車間相關負責人介紹,由邱娃帶班的車間,產量由月均100噸提升到月均130多噸。鍛件合格率達99.6%,鍛件優質品率達到92%,創造了集團公司同類班組的最高紀錄。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