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邱娃——太重鍛壓分公司生產工部錘機組組長邱娃的故事 “邱娃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了!”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在萬余名太重人中不脛而走。說這話時,正是2013年的4月份。 記得在許多年以前,邱娃這個名字就如雷貫耳,廣播和報紙上時常能見到他的名字,電視上也常常能見到他的身影。 許多年過去了,如今的他還是鍛壓分公司生產工部一錘組組長。29年如一日,每天依然在熊熊的爐火前“打鐵”。 創新之路 屈指一數,他當組長17年了,結果是身子骨越來越棒,鐵越打越“精”,他和他的伙伴們鍛造出來的鋼錠幾乎件件是精品。可就這樣他還是不滿意,總是從自己的“雞蛋”里面挑骨頭:能不能改變一下傳統操作方法,減少鍛造火次,讓工效再提高提高?于是,新辦法又出來了—— 在加工軸類鍛件時,把材料相同、尺寸相符的產品合鍛成型,一次就能干幾件或十幾件鍛件,再用帶鋸床鋸下來,不用剁刀,省料又省時,就這一招,工效大大提高了。一位工人師傅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那是2010年的二、三月份,太重承攬了一批大型鍛件,當時用戶催的特別急,而這批產品的技術工藝要求十分嚴格,不允許出任何差錯。邱娃一遍遍仔細校對尺寸,仔細算料,改進工具。那一次不但干出來的鍛件外觀格外漂亮,而且質量也受到了用戶的稱贊。“就這一批活兒,我們還節約了原材料3噸,節約煤氣的價值就有5萬多元。”小組里一位小伙子一臉自豪地說。
是的,小伙子沒有說錯,遠的不說,僅最近這短短幾年,他帶領的小組生產的鍛件,產量呈直線上升,由過去每月20多噸,提高到現在的200余噸,產量提高了10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