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對我國首個4500米載人潛水器載人球殼進行出廠前的最后檢查 “蛟龍”號迎來首個國產化的同類型小兄弟。5月24日,我國首個4500米載人潛水器載人球殼,在中船重工725所出廠,4500米載人潛水器關鍵設備國產化邁出重要一步。 科技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出廠的球殼與“蛟龍”號球殼大小相當,直徑2.1米,并采用了相同的技術路徑,過程有點像“切、合西瓜”,即先用厚板分瓣沖壓成型,然后分瓣組裝、焊接成整球。從外觀看,比“蛟龍”號多了兩個觀察窗,由3個增加到了5個,最大的不同是使用了我國自主研制的Ti80鈦合金材料。 Ti80是我國于1985年在美國Ti6211基礎上研制的深潛器用近α型鈦合金,具有中等強度、高韌、耐蝕、可焊性好等性能,已廣泛用于海洋領域。載人艙球殼是4500米載人潛水器上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4500米載人潛水器關鍵設備國產化的最重要環節。 725所副所長王其紅說,面對這個目前我國規格最大、加工工藝技術集成度最高的鈦合金標志性裝備,工程人員仍是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則。在長達五年里,先制備出1/4球殼,半球殼,并對球殼如解剖麻雀般進一步研究,突破了Ti80大規格厚板研制、球瓣成型、球瓣機加工、焊接、無損探測等關鍵技術研究。 2012年,課題轉入第二階段,球殼焊接成為最關鍵的一環。 “我們讓同一個人,在相同的工作環境下,分別在整球球殼、半球殼做同樣的操作,以做比對。”王其紅告訴記者,這當中突破了整球組裝、焊接、機加工工序、球殼消應等關鍵技術。 科技部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海洋處處長孫清表示,4500米載人潛水器球殼研制屬國家863計劃重大項目,將產生3個球殼。與725所采用瓜瓣拼接與窄間隙手工焊的技術路徑不同,寶鈦的兩個球殼使用TC4 ELI鈦合金,均為半球成型,區別在一個使用窄間隙手工焊,一個為電子束焊接。3個球殼陸續出廠后將進行出廠檢驗、第三方檢測和水壓試驗。 按照計劃,我國將研制一艘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國產化率達到85%以上,與4500米級遙控/自治潛水器一起共同形成我國4500米水深的綜合探查和作業能力。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