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機器人與智能制造技術創新與產業對接會和“機器換人”與智能制造論壇在順德舉辦,這是中科協年會在廣州主會場外,唯一的外會場主題活動。國產機器人應用和技術研發需要政策支持成為討論焦點。 蘇州大學教授孫立寧認為,機器人代替人工,將成為國內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催化器,機器人生產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優勢正逐漸被企業所接受,目前我國已成為亞洲國家中使用機器人年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中國制造目前是‘大而不強’,處于全球制造第三方陣,而大力發展智能制造裝備產業,以工業機器人為突破點將是關鍵。”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名譽主任朱森第稱,國務院提出“中國制造2025”戰略,意在通過技術創新,來趕超第一方陣的美國和第二方陣的德國、日本發達國家。 據悉,廣東省委省政府目前正計劃組建珠江西岸智能機器人應用創新聯盟,并建設華南智能機器人創新研究院,推動華南機器人技術突破和智能裝備等產業智能化提升,研究院的建設方包括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自動化研究所等70個單位。而順德擁有3萬家民營企業,未來3年計劃累計投資500億元以上推動工業技術改造,是珠三角城市中提出“機器換人”的主要區域。 問題:“資金直接補貼給了國外公司” 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是華南地區少有的掌握自主國產技術的機器人本體生產企業,該公司總經理助理李伯基在論壇上坦言,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和勞工保護政策,確實將機器人應用推上風口,但汽車電子企業對機器人應用標準要求高,80%都是用進口機器人;而江浙、廣東的中小企業則多數屬于被動式應用,這些企業嘗試在用國產機器人,但目前企業為可靠性與質量,每年僅能量產20萬套機器人,而在配套服務上則希望得到系統集成商和自動化科研院所的支持。 順德的家電龍頭企業美的集團于2012年大規模推動自動化改造,到去年為止已累計投入6億元,目前約有800臺機器人在各個生產線上使用。今年則預計投入8億-10億元,新增600臺機器人。“企業希望的是小投入換來大產出與利潤,在‘機器換人’過程中,目前首選還是國外設備,因為從各個性能指標上看,國外機器人本體的可靠性、穩定性和對后期維護的服務能力,相對國內機器人有優勢。”該公司相關負責人稱。 “以前一臺國產機器人價格是國外進口機器人的1/2,但隨著外國公司在國內設廠,目前雙方價格占比變更為2/3,國內機器人公司在價格上的優勢在進一步縮小。”李伯基認為,國內公司需獲得政府政策上更多的支持,否則應用企業首選國外企業,將不利于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 論壇上,也有企業代表直言,東莞是最早提出“機器換人”的珠三角城市,當地政府也制定了相關補貼機器人企業的政策支持,但最后大多應用企業購買的是國外機器人,公共財政資金直接補貼給了國外機器人公司。 建議:“應鼓勵生產商與應用企業共同創新” “中國企業在6年前才進入機器人本體生產領域,而國外機器企業在50年前就已進入,他們更多是伴隨汽車產業的自動化生產需要而成長起來的;國內機器人公司也需要類似的產業環境,國家政策應鼓勵本土的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系統集成商與應用企業共同合作,解決共性技術難題,從而積累本土創新技術。”深圳眾為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曾逸說。 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友則建議說,希望高校能多培養機器人技術研發人才,幫助本土企業自主創新,此外在機器設備的維護上,職校教育也需跟進。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李琳表示,高校期待與機器人企業合作,也希望企業家能與高校一道就課程設計出謀劃策,學校在本科教育中將實施“3+1”的卓越工程師培訓計劃,讓學生在3年課程學習外,有1年時間到企業里去實習。 “希望本土機器人生產企業可以學習西門子公司,送一批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到高校中,讓學生能夠在學校就作為第一批‘客戶’對機器人應用提出建議,同時作為研發的載體。”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教授張鐵直言。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