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過,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目前工業(yè)機器人市場前景可觀,中國要大力發(fā)展工業(yè)機器人,該領域領軍人物就是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同時兼任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 采訪中,曲道奎認為新常態(tài)下的遼寧創(chuàng)新作用巨大。 中國制造排“全球第四”? 記者(以下簡稱“記”):今年綠公司年會關注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您如何理解“中國智造”? 曲道奎(以下簡稱“曲”):“made in China”雖然“行遍全球”,但遠遠還未達到“譽滿全球”。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有“made in China”產品研發(fā)設計方面的問題,但另一方面,其“made”本身即生產制造方面的問題也不可小覷。日前,就有專家把“中國制造”排到世界制造范圍內的第四陣營,美國第一,德日第二,英法韓第三,中國第四。為什么這么排?因為我們制造的產品(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在滿足消費者或生產者的需求方面——表征出來即為產品性能和質量等,和排在前面的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記:這個差距如何彌補? 曲:一方面當然是掌握核心科技,設計研發(fā)出更好更多產品,另一方面還要在生產制造上下功夫。那么生產制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我感覺就是“中國智造”,也就是中國智能制造。實際上,這已成為社會共識并為國家層面所重視。就在前不久的3月25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現制造業(yè)升級。會議就提出,要順應“互聯網+”的發(fā)展趨勢,以信息化與工業(yè)化深度融合為主線,強化工業(yè)基礎能力,提高工藝水平和產品質量,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 目前全球都面臨制造模式變革。美國提出的“再工業(yè)化”,歐盟提出的“新工業(yè)革命(工業(yè)4.0)”等制造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都是通過快速發(fā)展人工智能、機器人和數字制造技術,重構制造業(yè)競爭格局,實現制造模式變革。而對于我們中國而言,制造業(yè)正面臨著巨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人口紅利的消失、勞動力短缺、勞動力成本的急劇上升、對資源和環(huán)境的掠奪性使用等,都導致中國制造模式和發(fā)展模式已不可持續(xù),亟須轉型和升級。 記:中國機器人要從低端殺出重圍? 曲:首先我要糾正人們的一個認識誤區(qū),就是大家往往用自己對機器人的一個直覺感受去代表機器人概念的整體。比如,有些人概念中的機器人就是機械臂;有些人概念中的機器人則是人形機器人。實際上這些認識都不全面。比較專業(yè)看,從大的分類講,我們認為機器人至少可包括工業(yè)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幾大類,而這幾大類又可以細分成很多小的類別,比如說工業(yè)機器人我們又可以分成通用機器人、移動機器人、潔凈機器人等。
中國機器人如何走出低端,這里大家就預設了一個前提,就是自主品牌的機器人都處在低端市場,這個認識并不符合實際情況,至少是不完全的。我估計你這里的機器人主要指工業(yè)機器人,而且特指機械臂——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通用機器人。實際上,即使是我們的工業(yè)機器人也不完全處于低端市場,就拿工業(yè)機器人中的移動機器人來講,自主品牌產品就牢牢掌握著國內的高端市場,如我們新松公司的智能移動機器人產品在移動機器人的主要高端應用市場——汽車行業(yè)市場就占據著90%以上的份額;而且即使是在大家通常談的機械臂市場,新松公司的產品也是定位于中高端,價格至少和日本產品比是不相上下的。當然總體上講,我國自主品牌的機械臂產品還是處于市場低端的。 |
![]() |
中國鍛壓網官方微信:掃一掃,立即關注!
關注"中國鍛壓網",獲取獨家行業(yè)新聞資訊。 添加方法1: 在“添加好友”中直接添加微信賬號:chinaforge 添加方法2: 微信中掃描左側的二維碼 |